世界各大洲分界线背后故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界各大洲分界线背后故事

世界各大洲分界线背后的故事 欧亚边界变了3000多年 一般认为,欧洲的全名“欧罗巴”来自希腊神话中女神的名字,但根据腓尼基人的传说,3000多年前,以航海著称的腓尼基人为了确定方位,把东方称为“亚细亚”(日出之地),西方称为“欧罗巴”(日落之地),从这个意义上讲,欧亚这两个拥有共同陆地边界的大洲从命名那天起,便“难舍难分”了。   可“边界纠纷”也正从这一刻开始:日出日落的概念太模糊,哪儿算欧洲,哪儿算亚洲,就这么一直吵了3000多年。其间,德高望重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提出,就以土耳其海峡、黑海、亚速海为界,西边归欧洲,东边归亚洲,谁也别争。对此,许多人都无异议,亚欧之间的南界就基本确定下来。可这位历史学家没去过北方,不知道其实亚速海以北,两个洲还有几千公里的共同边界,于是这场领土仗还要打下去。 到了罗马帝国时代,处理问题就“简单粗暴”得多:他们设立了一个“亚细亚行省”,划入该行省版图的就算亚洲“洲籍”,否则就不是。这样一来,印度、中国、东南亚都不算亚洲了,不但如此,这个“亚细亚版图”也随着帝国领土的变化像个气球般不断地膨胀或萎缩。   到了16、17世纪,关于欧亚北部分界线的争端也愈演愈烈,有些人希望把欧洲划得尽量大些。1760年,法国人画的世界地图中,中国新疆的一大半都被算作了欧洲。好在俄国地理学家塔季晓夫通过观察,发现乌拉尔山两侧动植物差异明显,于是提出以此山为界,很快得到公认,后来人们又将发源于此山的乌拉尔河和横亘里海、黑海间的高加索山作为边界的延伸,与之前确定下来的南界相连,打了3000多年的“边界纠纷”至此总算告一段落。有趣的是,这场争论自始至终发生在欧洲人之间,而亚洲人基本保持沉默,其实道理很简单:那时的大多数亚洲人并不知道“亚细亚”这一说法是怎么回事。 少有的洲界纪念标记 由于大多数大洲间的分界线不是海峡就是大洋,所以很难设立象征性的标志物。作为特例,位于俄罗斯境内的“欧亚分界线纪念碑”,就成了世界上少有的洲界纪念标记。 这座纪念碑位于叶卡捷琳堡市以西45公里处。它的基座用暗红色花岗岩砌成,正中用青灰色石砖分割成两半,一面写着“欧洲”,一面写着“亚洲”。有人风趣地说,“如果说俄罗斯是只双头鹰,一头看着亚洲,一头看着欧洲,那么这个地方就应该是撑着双头的脖子。 ??  有趣的是,住在分隔线亚洲一侧的居民几乎都认为自己是欧洲人。也难怪,俄罗斯几百年的民族迁徙已改变了这里的民族结构,如今分界碑两侧的俄罗斯人大多金发碧眼,的确看不出有多少区别  ?? 按说非洲和欧洲隔着地中海,和亚洲又只有很短的苏伊士地峡连接,边界不应该有什么含混,可实际上这两处边界的糊涂账也不少:最初欧洲人不知道撒哈拉以南还有大片土地,只是笼统地把北非当作非洲,却把埃及划入了“亚洲”。公元30年,罗马吞并埃及,后来又设立了埃及行省,埃及才因此回到非洲国家的行列。埃及行省和罗马驻耶路撒冷总督辖区的边界苏伊士地峡,也就成为亚非边界,一直沿用至今。 ?????? 1980年,埃及的苏伊士运河海底隧道通车,成为从海底连接亚洲和非洲的第一条陆地通道。《环球时报》记者多次驱车穿越隧道。它本身的长度约为1.6公里,由钢筋混凝土构件组成,内部装饰得很好看。开车的话只需5分钟便可从埃及的非洲部分到达位于亚洲部分的西奈半岛。现在,这条海底隧道作为亚非连接线已成为埃及著名的观光景   相比起来,欧非两洲的分界线要简单一些。在15、16世纪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后,非洲版图渐渐固定下来,直布罗陀海峡自然地被确定为欧非之间的分界线。  南北美,最平静的分界线   要说最平静的分界线莫过于南北美洲间的巴拿马运河了。和上面几处争执不同,这里的分界似乎连异议都没怎么听到过,原因很简单:这里是先有运河,才有的两个美洲概念。 15世纪末、16世纪初,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证实美洲不是哥伦布所说的“印度”,而是一块新大陆。最初的美洲指的只是南美,因为亚美利哥并未到达北美大陆。后来,人们才又在地图上把北美也加进去,统称为美洲。 相当长时间以来,美洲并无南北之分。1914年,巴拿马运河开通,由于运河区归美军托管,这条本来方便海船通行的人工河却阻隔了两岸美洲人的往来便利,在这之后,“南美”、“北美”的说法开始流行,并被广泛接受下来。由于是先有运河,后有南北美之分,因此这条事先存在的分界线便不存在什么争议了。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