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山坡地灾害及其区位性.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坡地灾害及其区位性

第二章、山坡地災害及其區位性 第一節、臺灣地質環境特性 一、位於板塊的接縫處與板塊擠壓的影響 臺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接縫處,受到來自東南方向的構造力擠壓,產生北北 東—西南南走向的一連串逆斷層與覆瓦狀構造。在臺灣海峽中段受到屬於前第三紀(Pre-tertiary)1之鋼 性凸出基磐(basement)的阻擋(此基磐稱為「北港高地」),使得中央山地前進速度在臺灣中部(彰、 投、雲、嘉、南)減緩,也使這個地區的麓山地帶成為另一個板塊力量匯集的焦點,本區域麓山帶、 臺地及部分平原之淺層地殼因而容易蓄積能量,進而產生斷層活動和地震現象。此外,由於「北港高 地」的存在,也明顯影響到臺灣地質構造線的排列(形成一向東突出的弧形構造特徵)(中央地質調 查所,2000 :6 ),並使濁水溪下游成為臺灣西部平原中縱深最寬的平原面。 二、多褶曲 當七百萬年前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相衝撞時,西部麓山帶的地層即發生變形,造成許多褶曲與斷 層,大致相互平行排列。褶曲軸的方向大約呈東北—西南走向,且褶曲的兩翼地層傾角不同,多呈不 斜的地層傾角較平緩與地層傾向一致,稱之為順向坡(dip slope)。 三、多斷層 上述平行排列的褶曲之西北翼(較陡者),多半被擠壓破裂成逆衝斷層,這些斷層也多半延伸很 長,互為平行呈北北東—西南南。主要的斷層有第三紀地層-第四紀(臺地-丘陵)分界上的崁腳斷 層—竹東斷層—獅潭斷層—三義斷層—車籠埔斷層—大尖山斷層—觸口斷層—左鎮斷層—潮州斷層 (參見圖2-4 ),及新第三紀與古第三紀(丘陵與山地)分界上的屈尺斷層(及新店斷層)—荖濃斷層。 此外,在第四紀地層所在的臺地與平原區,亦造成許多的活動斷層。 四、岩層節理發達 節理(joint)常與褶曲及斷層相伴而生,因為這些地質構造現象均是岩體受力後所產生之變形與破 裂結果。節理與斷層最大的差異在於斷層有岩層的位移發生,而節理則否 。此外,斷層的空間規模通 常遠大於節理。 依成因分,節理通常可歸為三類:由剪切方向產生的剪力作用所形成的剪力節理(shear Joint) ;由 一維反向力作用所產生的張力節理(extension joint) ;由上部岩層壓力清除,在主應力消失後因解壓作 1地質年代區分的層級依序為:元(Eon)→代(Era)→紀(Period)→世(Epoch)→期(Age)→時(Time)等。「元」區分為 「隱生元」及「顯生元」,顯生元自地球上有生物的年代開始,約始自36 億餘年前。「代」區分為「古生代」、「中 生代」及「新生代」,新生代約始自65 百萬餘年前,臺灣地質之年代以新生代為主體,尤以中央山脈以西為然。 新生代區分為「第三紀」(地質學者又將之分割為「古第三紀」〔包括:曉新世及始新世〕及「新第三紀」〔包括: 漸新世、中新世及上新世〕及「第四紀」(包括:更新世及全新世)。臺灣西部之山地和丘陵地地質之年代以「第 三紀」為主體;臺地及平原地質殆屬「第四紀」之堆積物,第四紀約為200(或 180)萬餘年前至現在的期間,其 中「有紅土」之臺地屬「更新世」(又稱「洪積世」)之堆積物;「無紅土」之臺地、平原及海濱地區(在臺灣約 為海拔0-70m 的地形區)屬「全新世」又稱「沖積世」或「現代」)。 11 用造成的解壓節理(release joint) ,解壓節理有的呈放射狀分布,如澎湖的玄武岩柱狀節理(columnar joint) 即為解壓節理的一種形式。 五、地盤上升 受到菲律賓板塊嵌入的推擠作用,臺灣島的地盤在地質史中基本上是呈上升的狀態。根據全臺三 角點之高程檢測變化資料推斷,西部麓山帶的上昇率,大約在 10mm/yr 左右(扣除每年平均7mm 的 侵蝕率,實際上昇3mm/yr )。地盤上升快速,將相對提高坡地潛在的危險性,地盤上升將產生三種副 效應:(1)加速剝蝕率,促使水土更不易保持;(2)誘發地層鬆動,增加崩塌或地層滑動的發生率;(3) 產生張力裂縫,引發「分離斷層作用」。分離斷層與地層滑動很相似,但規模更大,基本上是一種重 力滑動作用(gravity gliding) 。 六、有含煤層通過 西部麓山帶的中新世地層中,有三層是臺灣具有開採價值之含煤地層。年代較老者為木山層(下 部含煤層),然後是石底層(中部含煤層),年代最新者稱為南莊層(上部含煤層)。臺灣含煤層開採 的範圍,大致由基隆延續到苗栗(基隆-臺北-桃園-新竹-苗栗),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