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修辞手法与其作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用修辞手法与其作用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作用: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答题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特征 如: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 作用: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答题方法:赋予+事物+人的感情(或生命),生动+思想感情。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答题方法: 故意扩大(或缩小),引发想象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4、对偶: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答题方法: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增强表现力。 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5、排比: 三项或三项以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气一致的几个短语或句子。 作用:增加语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答题方法:加重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如: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又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 。 6、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作用: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 7、反问:只问不答。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作用: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使印象更深刻。 答题方法:加强语气,引发读者思考。 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8、反语 :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作用:比直接说更有感情,更有力量。 答题方法:有幽默、讽刺的表达效果,增强文章的战斗力。 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9、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10、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1、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作用:强调,突出,使好的更好,坏的更坏;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 12、通感: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作用: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13、用典:诗文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