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试验室简报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简报
2014 年 第2 期
我室于世界地球日在央视作科普
中央电视台CCTV-13 (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于2014 年4 月22 日世界地球日播出
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地球”系列报道。我室安芷生院士、周卫健院士、蔡演军研究员、金
章东研究员先后就地球的年龄:46 亿岁的“年轻母亲”、会变化的地磁场、黄土剖面:记录
温度变化的“历史书”、那些年记录变化的“历史书”等方面做了科普介绍。
白鹿塬黄土剖面 安芷生院士介绍环境钻探情况
详细视频报道见中央电视台网站:
/2014/04/22/VIDE1398138129690238.shtml (地球的年龄:46 亿岁的 “年轻
母亲”)
/2014/04/22/VIDE1398138306263331.shtml (地球的年龄:会变化的地磁场)
/video/C10616/e08cc15ba71048809061ea622fefea1a (黄土剖面:记录温度变化
的 “历史书”)
/video/C10616/ae3e632fb622495eb13faa39c4b92f65 (那些年记录变化的“历史
书”)
敖红副研究员获首批中科院“卓越青年科学家”项目资助
近日,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公布了首批中国科学院“卓越青年科学家”项目获资助人员名
单,全院共50 位青年学者入选,我室敖红副研究员名列其中,成为首批入选的中科院“卓
越青年科学家”。“卓越青年科学家”项目是中国科学院人才发展规划确定的重要人才工程,
重点培养支持院内35 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人才,使他们快速成长为本专业领域品德优秀、
专业能力出类拔萃、综合素质全面并能堪当重任的领军人才。
敖红副研究员是我室优秀青年学术骨干,一直致力于新生代气候变化、磁性地层年代学
与环境磁学的交叉研究,在华北泥河湾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物磁性地层学、环境磁学和中国南
北季风演化特征差异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重要成果。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项目和“973”课题。近年来,在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和Scientific Reports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6 篇,其中第一作者国际论文12 篇。
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陈德亮教授访问我室
应我室安芷生院士邀请,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瑞典哥德堡大学陈德亮教授于2014 年
6 月22-23 日到我室参观访问,并做了题为“Grand Challenges in Earth System Science for
Global Sustainability”的报告。在报告中,陈德亮教授向大家介绍了近来国际全球变化研究
的一些热点问题,解读了国际科学界对全球变化的态度及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的努力,并
指出全球可持续性地球系统研究面临着重大挑战。
陈德亮,1983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1989 年开始在德
国 Mainz 的 Johannes Gutenberg 大学师从诺贝尔奖得主 Paul
Crutzen 教授,1992 获博士学位。1993 年被瑞典哥德堡大学地
球科学系聘为物理气象学高级讲师,2000 年成为该校物理气象
学终生教授。2007 年又被哥德堡大学授予August Röhss 讲席教
授称号。 陈德亮是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现为瑞典哥德堡大学
的教授和理学院负责科研的副院长。多年来他活跃在国际科学
界,特别在瑞典和中国地学界。2009-2012 年出任国际科学理事
会执行长,为全球科学研究的领导、协调与合作做出了重要贡
献。早前曾任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科学主任和瑞典哥德堡大气科学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青藏高原北东边缘第四纪构造应力场演化特征-地震学报.PDF
- 青藏高原动物地理区的地位和东部界线问题-水生生物学报-中国.PDF
-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山系构造隆起的地貌表现-第四纪研究.PDF
- 青藏高原冰川积雪与地质灾害空间观测研究态势分析-遥感技术与应用.PDF
-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藏棕熊暖季食性及采食行为模式 - Bioline .PDF
- 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区域应力场与构造运动特征-中国地质.PDF
- 青藏高原和热带西北太平洋大气热源在亚洲地区夏季平流层-中国科学.PDF
- 青藏高原冰川冻土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评价与对策.DOC
-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北坡夏季风降水特征的对比分析Ξ.PDF
- 青藏高原地表反射率的变化-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