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七月派.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七月派

第八章、七月派 一、七月派的产生与胡风文艺思想 1.七月派的产生、发展 七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理论主张最完备,历时最长,最具有悲剧命运的文学流派。 它指以胡风为理论倡导者,先后团结在《七月》、《七月文丛》、《七月诗丛》、《七月新丛》、《希望》等文学阵地的一批作家,主要包括从事小说创作的丘东平、路翎、彭柏山、贾植芳等,从事诗歌创作的艾青、田间、鲁藜、绿原、牛汉等,以及从事文学理论工作的胡风、舒芜、阿垅等。他们的的文学创作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突出“主观战斗精神”,提倡揭示主体“精神奴役的创伤”,风格激昂、悲壮、沉郁。 《七月》 (胡风明确提出它是“同人杂志”或“半同人杂志”) 周刊:1937.9.11,胡风、艾青、曹白、萧军、萧红、端木蕻良等在上海创办《七月》周刊(胡风自费、自编、自校),刊名《七月》用的是鲁迅的手迹,刊登一些反映爱国热情和斗争生活的作品,出了三期,与9.25停刊。但体现了办刊思路:一是以文学为武器服务于抗日救亡运动;二是继承鲁迅精神遗产,继续新文学的路向;三是吸引与培养青年作家 半月刊: 1938.10.16,《七月》在武汉汉口复刊,胡风执意要在鲁迅逝世一周年纪念日(10.19)前复刊,复刊的第一期办了一个鲁迅纪念专辑,创刊号上胡风的发刊词标志着七月派对鲁迅精神精神的接续“它将坚定不移地高举鲁迅精神的伟大旗帜,以解救祖国和民众于水深火热为己任,它表明了在非常时期和艰苦处境中,知识分子及其写作的‘不肯让位’,表明了救亡与启蒙的不可分离,”(周燕芬. 执守、反拨、超越——七月派史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3.第14页),《七月》半月刊出了3集18期,于同年7.16停刊。 月刊: 1939.7,《七月》在重庆复刊,1941.9停刊。 刊物停办后,胡风热心扶植文学新人,阿垅、路翎、绿原、鲁藜等年轻作家迅速崛起,同时使七月派具有了高度的凝聚力。此时的作品多发表在邹荻帆、曾卓编辑在重庆出版的《诗垦地》、《诗创作》,聂绀弩、彭燕郊编辑在桂林出版的《半月文艺》。胡风开始在桂林编辑出版七月丛书:《七月诗丛》第一集公13册,《七月文丛》、《七月新丛》中的部分共8、9册。出版《七月》上的优秀作品并发现扶植新人。 《希望》 (纯粹的流派同人刊物。) 1945.1,《希望》在重庆创刊,后移至上海,共出8期,1946.10终刊。《希望》标志着七月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这一时期,路翎的中流砥柱位置确立,又有新的成员加入进来,流派的成员相对稳定,阿垅、路翎、绿原、舒芜等青年作家成为中坚,流派的特色也比较鲜明。 《希望》停刊后,胡风继续出版七月文丛,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 2.胡风文艺思想: 现实主义的基调。他认为现实主义是生活真实与主观精神两方面的融合。 胡风说:“‘为人生’一方面须得有‘为’人生的真诚心愿,另一方面须得有对于被‘为’的人生的深入的认识。……这种主观精神和客观真理的结合或融合,就产生了新文艺的战斗的生命,我们把那叫做现实主义。” 胡风反对创作上的主观公式主义与客观主义。 胡风认为主观公式主义指抗战初期,一些昂扬乐观宣传抗战的作品,忽视现实深度,出现公式化倾向,使作品概念化、模式化,将作家主观置于现实之上。客观主义指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作家失去对现实的把握能力,看不到光明与新生,写的作品缺少热情呈现灰色。,是作家主观屈服于现实之下。胡风认为主体与客体指间的关系应该是:作家主观飞战斗意志和人格力量对现实有所“突入”,强调了主体性。 严家炎命名为“体验的现实主义”,周燕芬称之为“主体性现实主义”。严家炎认为“历史上还没有哪个现实主义流派像胡风把作家主观作用强调到如此突出的程度,以致几乎包含了某种夸张的成分。”(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增订本)[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8.第259页)。 注意挖掘主体“精神奴役的创伤”。 七月派与以往现实主义的区别:以往现实主义都注重对客观现实的观察、认识。而七月派重视作家主观精神的“突入”、“扩张”、“搏斗”、“体验”。 二、七月派小说的特色 1.描写内容复杂多元。 生活的多样。 主题的多样。 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2.重视主观体验 反对叙述上的客观、冷静态度,强调作家应在作品中发挥主观战斗精神。 他们的主观战斗精神,并不是创造社呼喊式的情感宣泄,而是要求作者把主观感受力、表现力、体验力提高到最大限度,把自己的热情、爱憎融合到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 如东平《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林青史和战士们的激情。 3.心理描写独到、深入 七月派并非像心理分析派从弗洛伊德泛性论出发,而是从生活真实出发表现人物心理。胡风认为小说要表现“活的人、活人的心理状态、活人的精神斗争”。 心灵激荡多变,变化大起大落,变化幅度往往是180大转弯,甚至有些神经质。如丘东平的《通讯员》中的通讯员,路翎《王家老

文档评论(0)

hello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