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代闽诗所映现的边陲视域与黎元家园-国立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
文與哲 第二十一期
2012 年 12 月 頁 205~244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唐代閩詩所映現的邊陲視域與
黎元家園
廖美玉
[摘要]
全文分別從唐代閩宦與閩人北宦的不同視域、唐詩中關涉閩地去來的多重記
憶、邊陲視域中的黎元/家園與詩歌四個面向加以探究,特別是閩人北宦與避胡
入閩的不同記憶,以及閩人北宦與仕閩者交互映現的閩地書寫,由充滿對「異方」
的疏離感,到彼此相激相成、共同騰驤,對閩人自我定位之啟發。而閩地詩人的
邊陲視野,映現在邊陲戰爭中浮現的黎元、在荒服中營建的家園風景、以耕讀形
塑的詩意家園三方面,從人民生存權的角度,分別開拓出「一將功成萬骨枯」的
黎元視角,鐫刻成「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的最深邃歷史印記,更
以珍惜自然資源而使海山險阻成為大塊風景,以躬耕讀詩書打造一個自足家園,
成為爭王圖霸的中原紛擾之外的詩意生活空間。
關鍵詞:閩詩、荒服 、邊陲視域、黎元、家園
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收稿日期:2012 年 10 月2 日,審查通過日期:2012 年 12 月 13 日
206 文與哲.第二十一期
一、前言
漢唐文學傳統係以京城為核心的思維,漢 〈古詩十九首〉已有「胡馬依北風,
越鳥巢南枝」的邊陲之思,唐太宗雖有愛夷狄如一的宣示,畢竟無法改變「西北
絕漠,東南窮海」的邊陲位置。本文為筆者〈浪跡窮荒──唐代詩人的邊境書寫
與天下想像〉一文的進階討論,1擬以「東南窮海」的閩地為考察對象,探討邊陲
視野與詩意家園的生成。
唐前文獻有關「閩」的紀載,為數不多且不明確,如《山海經》第十〈海內
南經〉記載:
海內東南陬以西者。甌居海中,閩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閩中山在
海中。三天子鄣山在閩西海北,一曰:在海中。2
形容簡略,地理位置尚難確認。依晉郭璞注,甌即東甌,閩即閩越,指臨海永寧
縣與建安郡,都在岐海中。至於在閩西海北的三天子鄣山,在新安歙縣東,傳說
黃帝曾遊此地。至於《周禮.夏官》所稱「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
國都鄙」的職方氏,要周知其「人民與其財用九穀六畜之數」及其利害,也僅提
及「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的稱謂,3缺乏具體描述,而《爾雅.
4七閩、九貉都不見了。
釋地》所稱「四海」更只剩下「九夷、八蠻、六戎、五狄」,
司馬遷《史記.東越列傳》首度紀載閩地人物與建設,云:
1 詳見〈浪跡窮荒──唐代詩人的邊境書寫與天下想像〉,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編:《詩話
學》第 11 輯(2012 年 6 月),頁165-194 。
2 晉.郭璞注,袁珂校注:《山海經校注》(臺北:洪氏出版社,1981 年),頁267-268 。
3 漢.鄭玄注,賈公彥疏:《周禮.夏官.職方氏》(《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
1982 年),頁498 。
4 晉.郭璞注,邢昺疏:《爾雅.釋地》(《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2 年),
頁 113 。
唐代閩詩所映現的邊陲視域與黎元家園 207
閩越王无諸及越東海王搖者,其先皆越王句踐之後也,姓騶氏。秦已并天
下,皆廢為君長,以其地為閩中郡。……漢擊項籍,无諸、搖率越人佐漢。
5
漢五年,復立无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
越王句踐之後无諸,以佐漢有功被立為閩越王,建立了閩地第一個都城東冶。惟
依班固《漢書.高帝紀》所錄詔書云:「故粵王亡諸世奉粵祀,秦侵奪其地,使其
社稷不得血食。諸侯伐秦,亡諸身帥閩中兵以佐滅秦,項羽廢而弗立。今以為閩
粵王,王閩中地,勿使失職。」6則秦以前閩地應已有社稷血食。復依《史記》所
載:「於是天子曰東越狹多阻,閩越悍,數反覆,詔軍吏皆將其民徙處江淮間。東
越地遂虛。」7 由於地理位置上的偏險難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