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宋代“诗史”说的阐释学本质学毕业论文.doc
略论宋代“诗史”说的阐释学本质学毕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诗史 历史属性 政治属性
论文摘要:杜甫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在唐代被称为诗史。宋人接受诗史说并加以深化,主要从诗歌的历史属性政治属性两方面进行了阐释,且付诸于文学研究与创作中,使诗史概念的内涵扩大与转型,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晚唐孟柴《本事诗》云杜甫的诗在当时号为诗史,但它仅指杜甫那些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事件的诗歌。因而有学者赞叹杜甫以诗歌的形式表现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历史的真实面貌,给我们留下了形象的历史画面,因而享有诗史的崇高名号。这本是杜诗极光彩夺目的地方,本是应当充分肯定的。宋人接受诗史说并进一步深化,对后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明代出现了诗非史的论调,到清代则演变为诗史互证。
宋代文人主要是从诗歌的历史属性与政治属性两面理解探讨与阐释诗史的。他们重视诗歌的政治属性就在于其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与政治的关系较之唐代更为直接密切,并形成了一个以士大夫为主体的掌握政治权利的庞大的官僚地主阶层。这恰如柳诒徵先生所说: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政治之纯出于士大夫之手者,惟宋为然。这种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要把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充满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气概,使经世致用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而崇文抑武、重内轻外的国策,又使他们必须依附于国家政权,将自我角色定位于忠君报国的理念之上。他们往往集官僚、学者和文学家于一身,其文学思想不仅受政治斗争的影响,也直接反映着社会政治的变化。他们积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史为鉴,富于理性的历史主义精神,而且以历史的眼光审视诗人、作品,比前人更多地发现并重视诗歌的历史属性。他们以经世致用的眼光密切关注国计民生,用文学创作反映社会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为当时的政治改革服务,使经世致用思潮成为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的主旋律,使宋代文学具有鲜明的历史属性。 (作文网ziddot;艺文志》著录正史类著述共五十七部,编年类一百五十一部,可见其数量之多。特别是以史学名著《资治通鉴》为代表的编年体史书,重建了一种以时代先后顺序来审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编年史学观。这种史学观不能不说对于宋代文学观念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诗史则是宋人以历史的眼光来审视诗歌,发现了诗歌的历史属性。因为他们在杜甫的诗歌中发现了史的成分:
诸史列传,首尾一律。惟左氏传《春秋》不然,千变万状,有一人而称目至数次异者,族氏、名字、爵邑、号谥,皆密布其中而寓诸褒贬,此史家祖也。观少陵诗,疑隐寓此旨。若云杜陵有布衣,杜曲幸有桑麻田,杜子将北征,臣甫愤所切,甫也南北入,有客有客字子美,盖自见里居名字也不作河西尉,白头拾遗徒步归,备员窃补兖,凡才污省郎,补官迁陟,历历可考。至叙他人亦然,如云粲粲元道州,又云结也实国桢,凡例森然,诚《春秋》之法也。子美世号诗史,观《北征诗》云: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送李校书》云:乾元元年春,万姓始安宅。又《戏友》二诗:元年建巳月,郎有焦校书。元年建巳月,官有王司直。史笔森严,未易及也。或谓诗史者,有年月地里本末之类,故名诗史。
不仅如此,宋人还进一步发现了诗歌后面潜藏的历史属性,以求知人论世,从而更准确地阐释作品本意。因为诗人总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人,他不可能超越其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去准确描绘和反映其他的时代;另一方面,一定时代的文学,必然从属于其时代而具有历史属性。宋人对于诗歌历史属性的认知,主要表现在追寻诗歌本事、编写年谱与给诗歌编年三方面。这正如日本学者浅见洋二所说:由于诗的编年工作、年谱的制作工作,及其作为主导因素而应称之为年谱式思考方法的促进和诱导,宋代文人们在诗作中找到了历史要素。 (转载自.NSEAC.中国评价网)
宋人重视通过追寻诗歌本事来判定作品的本意。本事二字也是孟柴的发明,《本事诗序目》云诗歌触事兴咏,光所钟情,不有发挥,孰明厥义?因而匡采为《本事诗》,凡七题,犹四始也。即通过诗之本事以求阐释其诗之本意。本事意即有关创作该作品的具体意义资料。孟柴提出本事的意义在于自孟柴《本事诗》出,乃使人知国史叙诗之意。我们可以把它称为以事(史)诠诗。而以事(史)诠诗在宋代逐渐成为一种自觉,出现了《唐诗纪事》、《续本事诗》、《本事集》、《本事曲》类著作,力图通过对本事的记述来追寻诗的本意。本事亦从小说家的猎奇或史学家的补阙式的作品变成了读其诗,知其人的阐释学资料。
同时,他们用宏观的历史眼光来研究诗人及其作品编写年谱和给诗文集编年,诸如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自居易、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曾巩、黄庭坚、陈师道等六朝至宋的~大批文学家的尤为重要且知名的年谱。年谱与编年诗是宋人在研究诗人作品的过程中,把诗人的经历与作品特别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