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淡泊、独在“灯火阑珊处”
* * * * * * ①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③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④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⑤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⑥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⑦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⑧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 * * * 知其人 论其事 诵其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他是著名的爱国志士,他的文学创作密切地联系着他的政治事业。 辛弃疾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 3、被贬家居,反复起用时期 。被罢职,闲居在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饶市)前后近20年。到了晚年,朝廷情势危急,被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 1、起义南归时期。曾率领2000多人起义抗金,后投奔耿京为首的抗金农民义军。 2、辗转任职时期 。南归后,在历任地方官期间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但遭到主和派的打击,被罢职。 * 思想内容 及 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辛弃疾继承苏轼和南宋以 来爱国词人的豪放词风,气势壮阔的 艺术境界,也接受婉约词人的影响, 形成了自己瑰丽多姿的艺术风格。 思想内容:辛弃疾的词今存六百二十余首,主要表现了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批判南宋王朝偏安江左、妥协投降政策,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 * 宝马雕车香满路。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上阕: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下阕: 边听朗诵边思考问题: * 东风夜放花千树 元宵节的晚上,春风轻拂,到处张灯结彩,焰火璀璨,像千树的繁花怒放, 初读诗词,理解句意 初读诗词,理解句意 更吹落,星如雨。 又如漫天的星斗被风吹落,化作了晶莹的雨点。 * 宝马雕车香满路 游玩的人,熙熙攘攘,比肩接踵,骏马、彩车来来往往,路上弥漫着一种让人兴奋不已的香味。 * *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凤箫声声,歌声阵阵,月儿西沉,天色渐亮,舞彩灯的人兴味盎然,还在舞个不停。 * 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现如何? 意 象 东 风 灯 火 烟 花 宝 马雕 车 凤 箫 彩 灯 灯火辉煌 烟花怒放 车水马龙 彩灯炫目 歌舞欢腾 繁华热闹 初读诗词,理解句意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那些姑娘,肌肤如雪,身段婀娜,走起路来,似弱柳扶风,头上戴的、身上穿的,华美无比;她的笑容是那么迷人,声音是那么悦耳,她款款而去,只留下令人迷惘的心醉的淡淡的幽香。 * 初读诗词,理解句意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遍又一遍地寻找那个意中人,却怎么也看不到她,就在几乎绝望的时候,无意中一回头,发现她竟然在灯火稀疏的暗处悄然独立。 * * 与众不同 寂寞孤独 不慕荣华 不流时俗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个怎样的女子呢? 学习表现手法 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 提示:这两句都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前句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烟花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极为形象的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 2.“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提示: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香”“暗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 * 3.上片主要从哪些方面具体描写元宵节的?采用了什么方法? 1.修辞多样:夸张、比喻、借代 2.多角度的描写: a多感官的感受:视觉、嗅觉、听觉 b不同的对象:灯、焰火、星、车马、月亮、人…… * * 下片写了元宵佳节哪两种人?她们各自有怎样的特点? 盛妆的贵族女子和“那人”。 群女像:追寻热闹,追求虚荣;“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 * 上阕 之景 热闹繁华 下阕 之景 稀疏冷落 下阕佳人 孤独寂寞 盛妆艳服的丽人 孤高脱俗的美人 反 衬 反 衬 表 现 手 法 * 表现“那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