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奢侈品消费市场谈的效用理论.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由奢侈品消费市场谈的效用理论

由奢侈品消费市场谈效用理论 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有: 一、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消费者均衡 三、无差异曲线和消费者均衡 四、不同商品价格变动的效果分析(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五、收入消费曲线和价格消费曲线 一、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1、效用的涵义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得到的满意程度,或者说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 如果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获得的满足程度高则效用大,反之,满足程度低则效用小。 效用是一种心理感觉,它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同于使用价值。 2、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效用可以用基数(1、2、3……)表示,可以比较,并且可以加总求和。 例如:人渴了喝一杯茶,感到很舒服,效用评价为10个效用单位;然后又看了一份报纸,感觉还好,效用评价为5个效用单位;因此,喝一杯茶的效用大于看一份报纸,同时消费这两份物品得到的总效用为15个效用单位。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3、序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效用是一种心理感受,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来表示,并且只能比较不能相加。 例如:口渴了,喝一杯茶感觉好,看一份报纸感觉一般,因而两者比较,喝茶的效用大于看报的效用,喝茶的效用排在第一,看报的效用排在第二。 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消费者均衡 1、边际效用和总效用的含义 边际是指自变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增加量。 边际效用MU是指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总效用TU是指消费者消费物品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消费者在连续地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物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物品消费中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例如:人饿了,连续吃面包,第一个感觉最好,第二个其次,依次类推,即边际效用在减少,当吃饱了如果再让他吃则会感到难受,边际效用就为负的效用了。如下表描述的: 面包数(个) 总效用(TU) 边际效用(MU) 0 0 — 1 30 30 2 50 20 3 60 10 4 60 0 5 50 -10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 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大于0时,总效用增加; 边际效用等于0时,总效用最大; 边际效用小于0时,总效用减少。 3、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就是研究消费者在收入即定的情况下,如何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假设消费者的收入为M,分别购买价格为Px和Py两种物品,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就实现了总效用的最大化: PxQx+PyQy=M (1) 限制条件(限制收入是即定的) (2) 均衡条件 均衡条件:表示最后一单位货币无论购买何种物品带来的效用是相同的,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如果某种物品购买数量太多,会导致最后一单位货币购买该物品得到的效用太少,即,显然应当减少其购买量,增加另一种物品的购买量;对于另一种物品的情形也如此。只有当最后一单位货币无论购买何种物品,带来的效用是相等的时,总效用得到最大。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理 消费者购买物品时,必定会将自己的货币与物品相比较,即一元货币的边际效用和一元货币所购买到的物品的边际效用相等时(MUm= ),消费者才会购买,否则消费者不会购买或者生产者不会提供。简而言之,就是一分钱一份货,花一元钱所得到的东西就应当值一元钱,否则从纯经济学的角度讲,交换行为不可能发生。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人们消费物品的数量增加,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随着物品数量的增加,人们愿意支付的价格在下降。如下表(假设1元=10个效用单位): 面包数(个) 边际效用(MU) 价格(元) 0 — — 1 30 3 2 20 2 3 10 1 4 0 0 5、消费者剩余 ①定义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从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超过了他实际付出的价格部分,或者说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数量减去消费者为此实际支付的数量。 ②举例说明 例如:有一辆轿车要卖出,采取拍卖的形式进行出售,现在有四个可能的买主A、B、C、D,他们均想购买该辆轿车,但他们每个人愿意支付的价格都有限,且不同。如下所示: 买者 最高支付价(万元) A B C D 100 80 70 60 开始叫价(从低向高叫价)。当A买主叫出80万元(或略高一点)时,叫价停止。于是,A买主支付80万元(或略高一点)得到该辆轿车。而A买主愿意为此支付100万元,实际上支付了80万元,于是A买主得到了20万元的消费者剩余。 ③用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