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文化影响
“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文化史上两个重要的事件,在表面上看起来,这两件事性质是相反的,一个杀了儒,一个捧了儒。但实际上,它们对文化的破坏作用是一样的。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文化通过“百家争鸣”到达了一个巅峰。那个时代,文化人不仅在学术上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在政治地位上也得到了空前的尊重。君主、大臣求贤若渴,养士成风;百家诸子周游列国,进言劝谏。
文化人在那个时代养成了自由议论朝政的习惯,但“焚书坑儒”把这一切都给毁了,秦始皇虽然只杀了几百个儒生,书也没有全部焚掉,但却以强大的震慑力昭告了全天下的读书人,让他们明白,从此开始,中国进入了一个专制时代,话再也不可以乱说了。“焚书坑儒”带了一个坏头,用暴力对待文化,所以,才有了之后各朝各代的“文字狱”。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则恫然不同,它没有采用任何暴力,而是采用了一种和谐的手段树立了一个典型,一个榜样。想成功吗?想当圣人吗?好,学儒术,其他的都不要学了。儒学是主流,其他的都是非主流,非主流一辈子都是个穷酸文人,只有主流才能进入士大夫之列。
这个“捧”,实际上还是“杀”,只不过不见血,手段很文明,也很高明。但是,文化的本质决定了只有不同流派和不同思想的争鸣才能进步,只有一种思想统一天下,无论这种思想多么好,都是对文化的一种禁锢。
中国文化就是在这种捧捧杀杀中度过了两千多年,再也没有出现过诸子百家的那种辉煌。无论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多么好,都掩饰不了这种文化的悲哀。
一个民族,文化上不强大很容易陷入政治的腐败和思想的颓废,仅仅在科技和经济上强大是没有用的,那不是真正的强大。大宋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科技上,宋朝是世界第一,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在经济上,宋朝也是世界第一,清明上河图显示了当时的繁荣景象。偏偏就是这样一个科技、经济都占据当时世界第一的大强国,却屡被金国这个小国欺辱,最后又被蒙古灭了。大宋朝对儒学的发展到了一个高峰,也迂腐到了一个高峰。
李?约瑟难题表明,中国发展的极其缓慢,从而被西方一举超过。问题在哪儿呢?就是出在文化上,西方在度过“黑暗的中世纪”后,突然觉悟了,卢梭、伏尔泰等一大批思想家的出现,使西方进入了一个文化大爆炸时代,并一直待续到今天。而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那种文化繁荣,“百家争鸣”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永远的记忆,一座丰碑,只能供后人瞻仰,而不能再现和发扬。
可以这么说,“焚书坑儒” 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整整影响了文化两千年,这是一个巨大的悲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8收复台湾与抗击沙俄教学案.doc
- 19.成功班主任五个平衡(二).doc
- 1950年以来绵阳行政区划沿革.doc
- 1997年成考高起点语文题和答案.doc
- 199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和答案.doc
- 19江南地区开发_课件_3.ppt
- 1、把下列诗句、格言或歇后语补充完整:(22%).doc
- 18收复台湾与抗击沙俄导学案.doc
-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与发展.ppt
- 1商品与商品经济.ppt
- Module5Unit1Howmany?(课件)英语三年级上册(13).pptx
- 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电学实验探究 2.pptx
- 21.2电磁波的海洋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一体化资源(人教版) 3.pptx
- Unit4EverydayeconomicsUsingLanguage语法课件高中英语选择性.pptx
- Module2Unit2MrLiwasateacher(课件)英语五年级下册.pptx
- 6.2怎样描述力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03】.pptx
- 6.1圆周运动课件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5【04】).pptx
- 一中(东校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
- 7.3重力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56).pptx
- 5.2.2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课件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3】).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