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文天祥正气歌谈人文化成和道德实践
從文天祥〈正氣歌〉談人文化成與道德實踐
劉智妙
壹、研究動機
當前許多國家都因應世界潮流,以追求現代化為目標,在追求現代化的同時,總是一切向前看,往往不願回頭重溫傳統文化,如果有人過度強調傳統文化,只會被譏為封建保守。所以現代社會瀰漫著一股反傳統,反文化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優美的文化逐漸流失,於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失去傳統文化的涵養,也失去人格典範的指引,成為無根無方向的一代。在這樣的風潮中,當我們講授著儒家典籍,以及蘊含儒家精神的文學作品時,如何不與時代潮流脫鉤,又能擔負起人文化成的任務,便成為教學上重要的課題。因此如何掌握時代感,如何活化經典,乃是當今教育工作者必須克服的難題。
今年五月筆者在講解文天祥〈正氣歌〉時,也曾思考著這個問題:如何讓年輕一代的學生不覺得自己正在被教條訓誨,不會對民族英雄覺得遙遠而嚴肅;於是筆者試著從人的處境去還原文天祥的困境和抉擇,從「氣」的角度去探討如何看待生命,如何提撕血氣生命。當筆者提到如何將「氣」導向正途,不流失,不盲動,不要誤入歧途,以免虛擲生命,走向不歸路,才不致糟蹋上天和父母的所給予我們的生命……就在此刻,教室裡幾個平時不太專心的男生,竟然抬起頭來聽課,而且持續到學期結束。後來,看了其中一位同學的作文,才知這位同學曾經被退學過,他的朋友都在混流氓,後來他不希望父母親傷心,決心回頭學好。看完了作文,稍稍明瞭為何這位同學為何會有感應了。原來藏身於故紙堆中的文天祥,感動了血氣未定,徬徨歧路的年輕人,可見得經典中的古聖先哲是可以和現代青年感通的,只要教師做好搭起「橋樑」的工作。所以經典的活化和傳遞不應因為追求現代化而停滯,只要是經典就應該可以超越時空的隔閡,給出新的意義和啟示的,重點是當代人如何去挖掘經典的現代意義。
本文擬就文天祥的〈正氣歌〉探討儒家經典如何落實在文天祥的生命,成為他在生死去就之際的抉擇依據,他如何用血肉之軀去實踐經典中的最高價值,終能垂範後世。最後希望這番研究,能夠找到經典教育負起人文化成的具體實踐之道。
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
文天祥於宋景炎三年,即元世祖至元十五年(西元一二七八年),兵敗被捕,翌年被押解至燕京,幽囚於土室之中,元人威逼利誘,勸其投降,但文天祥始終不為所動。至元十八年六月文天祥於獄中完成〈正氣歌〉以明志,當時宋室覆亡已三年。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殿勸降,《宋史》:
召入諭之曰:「汝何願?」天祥對曰:「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
二姓?願賜之一死足矣。」然猶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贊從天祥之
請,從之。俄有詔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曰:「
吾事畢矣。」南鄉拜而死。數日,其妻歐陽氏收其屍,面如生,年四
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文天祥一心求死,在從容就義之前已有多次求死不得的經歷:至元十五年十二月,文天祥與其部眾正在五坡嶺造飯用膳,張弘範大兵突至,部眾不及迎戰,便在草莽間被敵軍一舉成擒。在混亂之際,文天祥倉皇出走,最後也被千戶王惟義執伏。文天祥一心求死,吞腦子腦子即龍腦香,是龍腦香樹樹中所含的油脂結晶,味香。文天祥《指南後錄?臨江軍詩跋》:「予嘗服腦子二兩不死,絕食八日又不死。」明李時珍《本草綱目?
腦子即龍腦香,是龍腦香樹樹中所含的油脂結晶,味香。文天祥《指南後錄?臨江軍詩跋》:「予嘗服腦子二兩不死,絕食八日又不死。」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一 龍腦香》:「文天祥、賈似道皆服腦子求死不得,惟廖瑩中以熱酒服數握,九竅流血而死。此非腦子有毒,乃熱酒引其辛香,散溢經絡,氣血沸亂而然爾。」
參見《宋史》列傳第一百七十七(卷四百一十八)。
收錄於《文山先生全集》,卷十,台北,世界書局,1956.2。
孔曰成仁,孟云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所謂贊,乃是史家對於史傳人物一生的評價 漢班固《典引》序:「太史遷下贊語中,寧有非耶?」唐劉知幾《史通?論贊》:「及後來贊語之作,多錄紀傳之言,其有所異,惟加文飾而已。」可見得贊是來自司馬遷《史記》的傳後評語,後世贊語多採紀傳的文辭,稍加修飾而已。,短短四十七年的生命,他實踐了孔孟的道德理想,既「成仁」又「取義」,無愧一生所學。在這段文字中,文天祥自問讀書的目的何在?透過他的價值抉擇和具體行為,已經給岀明確的答案:讀書的目的,就在效法聖賢之道,將書中所教導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實踐出來。文天祥認為一個亡國之臣所該實踐的,正是成仁取義的孔孟遺教。反觀多少士人讀書的目的,卻是為了換取功名,做高官!
漢班固《典引》序:「太史遷下贊語中,寧有非耶?」唐劉知幾《史通?論贊》:「及後來贊語之作,多錄紀傳之言,其有所異,惟加文飾而已。」可見得贊是來自司馬遷《史記》的
傳後評語,後世贊語多採紀傳的文辭,稍加修飾而已。
讀書的目的在於效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