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独尊和八世纪诗歌价值重估.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杜独尊和八世纪诗歌价值重估

李杜独尊与八世纪诗歌的价值重估 吴光兴 关键词 世纪之交、“兴寄”、 陈子昂、杜甫、韩愈、诗歌风格 (晚唐)黄滔《答陈磻隐论诗书》:“大唐前有李杜,后有元白,信若沧溟无际,华岳干天。” 汉武帝刘彻“罢黝百家,独尊儒术”,这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广为人知的史实。中国诗史上也有过类似的“独尊”事件,相当于学术史上的孔夫子,被独尊的是八世纪的诗人李白(701一762)、杜甫(712一770)。从考察诗史的原生状态的角度看,八世纪是一个风尚统一、相对独立的诗史阶段①。李白和杜甫在他们的同时代人当中没有得到尊崇,这与八世纪的诗歌观念和风尚有很明显的关系。那么,李杜的神圣权威最初是由谁、以什么方式建立起来的,“独尊李杜”的诗歌理想究竟意味着什么,伴随着“李杜独尊”而来的对八世纪诗史的价值重估,其内容如何。本文试作这方面的考述。 李白、杜甫在生前得名程度稍有不同。孟棨《本事诗·高逸》:“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之。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竞,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贺又见其《乌栖曲》,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据学界的新考证,此事约在天宝元年(742)②。李白以其诗歌“奇之又奇”的特色,在京城长安引起过一次小小的轰动效应,应是确凿的。殷璠《河岳英灵集》编成于天宝十二载(753),对李白的评语是:“白性嗜酒,志不拘检,常林栖十数载。故其为文章,率皆纵逸。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但是,李白只是个特色很鲜明的诗人而已,当代诗歌的正宗是五言和律体,而他主要擅长古乐府,《权载之文集·左谏议大夫韦公诗集序》记韦渠牟,“初,君年十一,尝赋《铜雀台》绝句,右拾遗李白见而大骇,因授以古乐府之学。”这说明李白对古乐府之学确有精研。当时,他周围的追随者也远不能与王维相比。盛唐诗人储光羲、祖咏、卢象、崔颢、綦毋潜、丘为,包括钱起等,都与王维过从密切,形成一个主持当代诗坛的诗人群体。而仰慕李白的,除杜甫以外,只有当时既无诗名、又无实绩的魏万(颢)、任华等。杜甫称“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又谓“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阴铿、庚信、鲍照都是曾经代表过一代的诗人,杜甫的称誉,可以说已经超过了当代对李白的基本评价。与李白相比,杜甫在当代诗坛的遭遇则更为艰难,他基本上被忽视了。杜甫与当代诗人王维、高适、岑参、储光羲、薛据、李白等人或共同赋诗,或有诗歌往还,但他的诗没有从他们那里得到任何形式的赞扬。相反,对于同时代诗人,杜甫则多所称赞。即以薛据这个在后代读者眼中几乎已被淹没的诗人为例,在杜甫眼中,他却是杰出的,杜甫《喜薛三据授司议郎》有句,“文章开窔奥,迁擢润朝廷。”又有《寄薛三郎中》诗云:“与子俱白头,役役常苦辛。虽为尚书郎,不及村野人。天未厌戎马,我辈本常贫。子尚客荆州,我亦滞江滨。闻子心甚壮,所言信席珍。赋诗宾客间,挥洒动八垠。乃知盖代手,才力老亦神。”高适也尝称薛据:“故交负灵奇,逸气包謇谔。隐轸经济具,纵横建安作。”杜甫一直在辛勤地写诗,却没有从诗坛得到什么积极的反应。直到晚年,在西川(约762),严武称杜甫“最能诗”(((巴岭答杜二见忆》),在湖南(769),韦迢称他“大名诗独步”(《潭州留别杜员外院长))),郭受称道其“新诗海内流传困”,“春兴不知凡几首,衡阳纸价顿能高”(((杜员外兄垂示诗因作此寄上》)。严、韦、郭并非有品评权威和眼光的诗人或论者,其称誉之中,难免虚美和恭维。杜甫生前,他的诗运和他的官运一样的不亨通,这当是不可怀疑的。 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应在此一提。李、杜同时代有一个任华,曾作杂言体诗《寄李白》、《寄杜拾遗》。据《寄杜拾遗》诗内证据,此诗约作于上元元年(760)。二诗分别对李、杜作出高度评价,“古来文章有能奔逸气,算高格,清人心神,惊心动魄。我闻当今有李白。”(《寄李白》)“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绢词。吾怪异奇特借问,果然称是杜二之所为。势攫虎豹,气腾蛟螭。沧海无风似鼓荡,华岳平地欲奔驰。曹刘俯仰惭大敌,沈谢逡巡称小儿。”(《寄杜拾遗》)有论者据此作出如下结论:“赠李杜二诗,题同,体同,遣词造语亦相类,为一时之作,可视作《旧唐书·杜甫传》‘天宝末诗人李白与甫齐名’的佐证。”③笔者认为,这种推断是不可靠的,李杜齐名应是指其作为一种诗歌理想的代表被发现而受尊崇,他们没有被作为普通诗人而齐名的可能。作为一种新诗歌观念的重要主张,独尊李杜的理论论证,它的基本条件是:(l)诗歌风气需要改变,成为一种时代性的要求;(2)李杜具备被阅读的条件,李杜集开始行世;(3)论证这一主张的理论基础已经成熟。这些条件的具备,大约在八、九十年代。所以,任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