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伤寒论》内容与贡献.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3 《伤寒论》内容与贡献

第 03讲 《伤寒论》的内容和贡献 大家好,我们开始上课。 上次课我们在《伤寒论》的“概论”中谈到了《伤寒论》的作者,和成书的历史背景。也谈到了《伤寒杂病论》在流传过程中,怎么变成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我们应当知道《伤寒论》主要的版本是什么。这是我们上次课谈到的内容。 今天我们接着讲《伤寒论》“概论”的第四个问题,《伤寒论》的内容和贡献。 我们首先应当从书名开始讲,现在叫《伤寒论》,过去叫《伤寒杂病论》。 我们应当首先明确“伤寒”的含义是什么。 01.05,“伤寒”的含义在古代,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伤寒”的含义是指,一切外感病的总称。这里所说的外感病是指风、寒、暑、湿、燥、火,乃至包括疫疠之气等。外来的邪气伤人以后,所发生的疾病统称叫做外感病。外感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发热,所以我们常常要把这个概念,写成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这个“热”字不是指邪气的性质,而是指这类病证的特征,是以发热为主要特征。 一切由于外来邪气所导致的,以发热为主要特征的证候,在古代都叫做“伤寒”。 大家说了,“寒”不就是寒冷吗?为什么“寒”可以代替风、寒、暑、湿、燥、火疫疠之气等所有的邪气呢?因为“寒”字在古代有一个广义的含义,就是泛指邪气。 日本有一个医生叫中西惟忠,他写过一本书叫《伤寒之研究》。在《伤寒之研究》里他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谓邪而为寒,盖古义也”,也就是说,把这个“邪”字叫做“寒”。这是古代原有的意思。 所以“伤寒”之所以有广义的含义,是指一切外感病的总称是因为“寒”字本身,就可以泛指邪气。 不仅在医学上是这样,在文学上也是这样。大家可能有的读过《孟子》。《孟子·告子》篇有一段话,说现在的皇上执行的政策不怎么英明,大家就给孟子说,你能够经常见到皇上,你见到皇上就给他提一些合理的建议,让他执行宽厚的政策,利国利民。 孟子就说了一段话:吾见也罕矣(我见皇上的这种机会和时间也是很少),吾退而寒之者至矣。 这里所说的“寒之者”是指,我走了,这些献异端邪说的,给他出坏主意、馊主意的那些人就都去了。所以这个“寒”就是泛指异端邪说、馊主意、不良主意的这些人。 所以这个“寒”字决不是说,别人拿着冰块去冻皇上。所以在汉代,在古代这个“寒”字泛指“邪气”。 因此“伤寒”它自然就可以代表,人体感受一切邪气所造成的疾病的,这样一个广义的概念。 04.35,狭义的概念是,人体感受风寒邪气,人体感受寒邪就可以叫做狭义的伤寒。为什么加个风呢?因为风为百病之长,如果只有寒邪,没有风邪带领的话,寒邪不能单独伤人。(因为风邪是善行而数变的,只有风邪带领寒邪才能够伤人。) 所以我们在讲伤寒的狭义概念的时候,要将风、寒邪气并称。 05.05,人体感受风寒邪气,而且还要加一个“感而即发”,感邪以后马上发病,这是为了除外伏气温病。冬伤于寒,邪气潜伏体内,没有发病,春必病温,这是《黄帝内经》的话。 你说是不是感受了寒邪了,是!可是到春天才发病,它就不叫狭义的“伤寒”了,它属于广义的伤寒范畴。 所以我们在给狭义“伤寒”下定义的时候,是“指人体感受风寒邪气,感而即发的病证”。 这个概念或者说是这个含义是我们要学《伤寒论》的时候必须知道的,我们的题库里是以名词解释的方式,或者是以选择题的方式,经常出现“伤寒的含义是什么”这样的问题。 06.10,《黄帝内经·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大家琢磨琢磨这个伤寒是什么概念?是广义的概念。 《难经》里说到“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在这段话里头,它既有广义的含义,又有狭义的含义。“伤寒有五”的“伤寒”是广义的。其中“有中风,有伤寒”的这个“伤寒”是狭义的。所以古代关于伤寒的广义和狭义的概念,经常在书里用得到。 另外,在《千金要方》引《小品方》里的一句话说:“伤寒,雅士之词,云天行、瘟疫,乃田舍间号耳”。 07.05,这些病,知识分子、医学家把它叫做“伤寒”,可是田舍间,那些种地的百姓们把它叫做天行病、瘟疫病。 《肘后方》里说:“贵胜雅言,总名伤寒,世俗因号为时行”。 凡是那些达官贵人,那些知识分子,医学家说文雅的话,把这些病叫做“伤寒”,而民间的百姓把它叫做“时行”。 “天行”也罢,“瘟疫”也罢,“时行”也罢,这都是指的“外感病”,都是指的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一类疾病。而知识分子们,医学家们都把它叫做伤寒。 由此可见,伤寒的广义概念和伤寒的狭义概念,在古代的医学著作中广泛存在的。 08.20,现代医学传入中国以后,要把西医的术语翻译成中文。翻译的时候,自然就要寻找汉语中固有的一些词汇来翻译西医的术语。由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引起的那种肠伤寒和副伤寒,在翻译的过程中怎么办呢?找来找去,这些伤寒是以发热为主要特征的,肠伤寒和副伤寒,就从中医的术语里选了一个词,就选了“伤寒”。 应当说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