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帝内经》对中医诊断学贡献
《黄帝内经》对中医脉诊的贡献
作者临床医学院:彭俊
摘要:本文对《黄帝内经》中关于脉诊方面的篇章进行阐述,从脉诊的最佳诊断时间、法时诊脉、以及四诊合参等七个方面,对《黄帝内经》中的脉诊问题进行了深入论述,详细说明了气口独为五脏主的原理,其中论述的“脉诊以决死期”的论断更突出了中医未病先防的治疗特色,《内经》的诊法思想对后世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中医脉诊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黄帝内经 中医 脉诊
历经千年的古中医学在《黄帝内经》重要的理论指导下,不断发展、成熟,辨证论治永远是其灵魂,所以诊断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在四诊当中,脉诊是最具特色的诊断方法,其起源之远,在经历历代国医们的探索与总结下,其经验也愈加丰富,在实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笔者就以下七个方面将《黄帝内经》对中医脉诊的影响加以概述。
一:提出了中医脉诊的最佳诊断时间与基本原则
黄帝问曰:“诊法何如?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认为诊脉的最佳时间应在平旦,在阴阳相对平静的状态才是最佳的诊脉时间。否则,人体饮食之后,或者受到情志上的影响时就会容易出现病理上的假象,影响诊断的效果。只有在没有受到外因的干扰时,营卫二气在昼夜循行之后,到了平旦之时汇聚于寸口,才更容易“诊有过之脉”。但平旦诊脉在临床当中很难做到,我们总不能每天只看一位患者,也不能在其他时间不给别人看病,这就违反了医者的宗旨。汪机说:“若愚有病,则随时皆可以诊,不必以平旦为拘也。”《素问·脉要精微论》曰:“持脉有道,虚静为保”,切脉贵在用心专一安神定志,才能体会到脉象的细微变化。在切脉时,至少要在一分钟以上,因为有时会有间歇脉的出现,《灵枢·根结篇》曰:“五十动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脏无气”,所以我们在诊脉时,切不可草率,一定要仔细的辨别脉象的变化,仲景云:“动说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侯曾无仿佛...... 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所以欲为大医者要在耐心中细细感知。
二:提出了气口独为五脏主的观点
黄帝问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肺朝百脉,主治节,气口又为太阴之会,为“五脏六腑之所络始”,寸口部位脉气最明显,寸口是手太阴肺经“经穴”和“太渊”的所在处,为手太阴肺经经气渐旺,以致达到最旺盛的特殊反应点,可反映宗气的盛衰,所以诊寸口可以判断五脏六腑功能的盛衰。这对中医脉诊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提出了脉应四时五藏应象的基本观点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大自然是个有机整体,大自然的气候变化影响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脉象也会随之相应改变,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春曰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曰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曰下肤,蛰虫将去,冬曰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在《黄帝内经》中无处不体现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春天大自然阳气逐渐变强,万物开始生发生长,在人体,肝主生发条达,其应季在春,所以会出现弦脉。夏天阳气最为强盛,在人体脉象也会表现的洪大有力,到了秋天的时候,阳气渐衰阴气渐盛,人体脉象就会略浮,冬天阴气最盛,阳气秘藏,脉象也会沉于内。也就是常说的春(肝)弦、夏(心)洪、秋(肺)毛、冬(肾)石
四:提出了脉以胃气为本的重要思想
《素问·平人气象论》云:“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强调了胃气的重要作用。人的生命活动有赖于后天水谷精微的充养,而营养的化生都是由脾胃实现的,所以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素问·玉机真藏论》曰“脉弱以滑是有胃气”,《灵枢·终始篇》说“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徐而和”。现在多认为有胃气的脉象应该是不急不迟、从容和缓、意思欣欣难以言状。人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脉也是一样。因此这对于推断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张仲景的方药多用生姜、大枣以保胃气,李东垣的补土思想也是由此发展而来。
五:提出了脉诊以决死期的论断
《素问·大奇伦》云:“脉至浮合,浮合如数,一息十至以上,是精气予不足也,微见九十日死。”一呼一吸脉来十至以上,说明精气衰竭到了一定程度,而并不一定是热极所致,“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而死”。若脉象极其洪大,就像着火一样,等到了秋天阳气渐衰,就会使病情加重。“脉至如散叶,是肝气予虚也,木叶落而死”若脉象如落叶一样漂浮无根,此为肝脏气血极虚的表现,到了秋天肺金旺盛,克其肝木,就会使病情更加严重,预后不良。《黄帝内经》中像这样的论述很多,笔者不在一一列举,仅以《医宗金鉴》里的口诀加以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ch4 光学系统光束限制.ppt
- Chapter 13 大肠杆菌对生物化学贡献.ppt
- chapter 1化学成键和分子结构part2.ppt
- chapter 9 CMOS逻辑电路高级技术.ppt
- CT 在脾脏淋巴管瘤诊断中价值.doc2.doc
- Chap_20收入不平等和贫困(经济学原理,曼昆,中英文双语).ppt
- Corey.有机合成路线设计五大策略.ppt
- dd第二十五章 肝脏病人护理 - 吉林大学.ppt
- CPU产品系列区别与标码常识.doc
- dd肝和胆病辨证.ppt
- 《被“种下”材料》教学设计.doc
- 《闻一多先生说与做》夏雪峰.ppt
- 【二十年真题回顾】1992年考研中医综合试题和答案.doc
-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五味五行归属辨识.doc
- 【免费】国家公务员、省公务员、选调生、选聘生(村官)区别 [考试大论坛精品系列].doc
- 【优化设计】2013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三)天气与气候.doc
- 《课堂新坐标》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十二章 第3讲 光折射 全反射 光色散.ppt
- 【二轮复习江苏专用】2011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精品专题二 第1课时 动力学观点在力学中应用.ppt
- 【PPT】第二章 原子能级与辐射(PPT).ppt
- 【名师一号】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1-1地球和地图课件 新人教版.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