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化特有民俗掷彩门
从化特有民俗——“掷彩门”
江埔古村位于从化市江埔镇大江埔村,被被定为广州市内控历史文化保护区。元末明初,邝氏自大墩村迁到此处建村。明末清初时期,形成了大江埔。为什么要介绍大江埔和邝氏?因为接下来要介绍的这个重要的习俗——掷彩门,与之有密切的关系。
说起掷彩门,有这样一个传说。江浦邝氏先祖邝太公从城郊大墩村搬过来大江埔,搭茅棚养鸭。这年春节,太公买来鞭炮迎接新年,恐放在茅棚点燃不安全,又担心调皮捣蛋的儿子提早点燃,遂用菜篮盛着鞭炮挂在了屋外的荔枝树上。然而儿子好动贪玩,用炮竹投掷,把鞭炮点燃烧尽。太公见状生气不已,大声呵斥儿子,后新买了一串鞭炮才作罢。一年过去,该家庭顺风顺水,生活跃上了新台阶。邻里议论纷纷,频频打探改价的兴旺秘诀。父子第二年再度投掷鞭炮,果不其然家中风生水起,畜牧兴旺,因此父子对此事深信不疑,遂将去年投掷鞭炮一事相告,全村人家家户户模仿,果然那年瘟疫不再来侵,而且谷物丰收,水草丰茂,人畜兴旺,村民啧啧称奇,都认为这样子掷鞭炮会到来好运,自此,每年春节前在祠堂前以爆竹掷彩门欢庆新春。
从化掷彩门传人、72岁的邝锦洪(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公示了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上榜的40位非遗传人中,最年长者)说:“我不知道自己是第几代传人,但村志上记载着从明朝‘洪武二年’开始就有了掷彩门。”
邝锦洪讲述了这段历史:大概在1389年后的一个春节,江浦村的始祖“太公”依照习俗买了爆竹回家准备过年,挂在菜地旁龙眼树的树丫上。谁知贪玩的小孩竟然把挂在树上的爆竹点着了,太婆见状责怪起太公来。太公却哈哈大笑说:“天上开花,富贵荣华!好兆头!好兆头!”结果顺应了太公的预言,当年的鸭乸下蛋多了,家中添丁,生活也好转了。
据从化市文化部门介绍,已将从化“放花炮”、“掷彩门”列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从化“掷彩门”民俗
掷彩门的欢盛壮观场面确实令人叹为观止。自明清年代以来,每年正月从化各大村庄都有掷彩门,届时除了本村乡亲欢聚贺庆以外,还有亲戚朋友和城乡村群众前来观赏同贺,这充分展示从化乡间独特浓郁的民俗风情。从化“掷彩门”有正月初三鳌头镇水西村、正月初九棋杆铺锦村,初十大江埔村、凤二村、南方村、新民村,十一棋杆小坑村、塘贝村,十二棋杆新隅村,十三鳌头龙角村,十四神岗村、佛岗村,十五神岗木棉村、太平水南村、龙潭官庄村、锦三大田社,十六温泉龙桥村,,十八龙岗村、桃莲村,廿五灌村石坑村。
其中较为大型的有正月初九棋杆铺锦村,正月十一棋杆小坑村,正月十二棋杆新隅村,正月十三鳌头龙角村,正月十四神岗村,正月十五神岗木棉村,正月十六温泉龙桥村,正月廿五灌村石坑村。
其中最具影响的是木棉村,该村是从化人数最多的村落,现有七八千人,连同外嫁女以及外出工作的就有万多人,每当元宵节当晚,包括广州、增城、花都、清远的群众也会前来观赏。而温泉镇石坑村“掷彩门”排在正月廿五,是从化最后上演而又颇具特色的。该村位于从化最东部,与白水寨瀑布景区相邻。当晚,除了从化四乡,包括广州、增城的群众也会前来观看助兴。
“花炮”就是装满烟花炮竹的大花笼架,用铁条焊接成一个类似大猪笼的铁架,里面通体分层分隔,整体插满五彩缤纷的烟花爆竹,一般有一米多高,重一百多斤。放的时候要用钢丝绳拴稳铁笼,用滑轮把花炮扯高到离地十米左右。“花炮”是全村庆贺的,一般有两个,如果该村经济富裕的或是多人赞助的就会多至五六个。
而“彩门”是与农村上灯有着密切关系的,其费用是由每个灯主(即上灯的农户)捐资的,这一年村里有几户上灯就会有几个彩门。但现在农村经济发展了,一些富裕的村民会捐资赞助一个或数个“彩门“。所谓“彩门”就是装满烟花炮竹的大花篮,一般用粗竹子加细篾扎制,也有用铁质焊接成的,可以反复使用。有的用竹扎成对称的门楼形状,用的是用铁条焊接成一个大猪笼(古时候是用竹子扎制),整体插满五彩缤纷的烟花爆竹,一般有一米多高。“彩门”体型相对“花炮”小一点,也轻巧很多,罩上红纸彩箪,做成对称的门楼形状,里面也塞满烟花炮竹,挂在铁杆上的高度可自由调节。
掷彩门当天晚上七、八点钟开始,醒狮队列绕村欢舞,沿途鞭炮劲放,锣鼓喧天。特别是其他村落的是对前来恭贺时,全村群众夹道欢迎,本村的醒狮出到村口盛情迎迓,主、客狮子的欢舞套路动作令人赏心悦目。然后,所有醒狮列队,主在前客随后,一起迎出彩门,护送彩门到村里的祠堂,这时全场人潮环聚,十分热闹。
虽然在文革期间暂停了一段时间,但改革开放以来又热热闹闹地复办了。各村闹彩门日期有先有后,从明清年间流传至今,这主要是乡间约定俗成的。亲戚朋友今晚齐聚流溪河东岸,过晚就齐聚流溪河西岸,礼尚往来,互相观摩,欢乐同庆。加上现在从化市村村社社通水泥公路,交通畅顺,农民大都有摩托车的,掷花炮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