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诗三十首#8226;其二》评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好问《诗三十首

元好问《诗三十首#8226;其二》评析摘 要: 《诗三十首》是金代著名诗人和文学理论批评家元好问的重要著述,在《论诗三十首》中,元好问一直主张“诗要天然真纯”,反对堆砌雕琢;提倡豪放刚健,反对纤弱柔糜;重视独创精神,提倡恢复建安以来诗歌的优良传统,对于今天的创作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第二首为例,对其加以分析。 关键词: 元好问 《诗三十首 建安风骨 感情真挚 风格雄峻 文采兼备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元好问 之所以选择这首诗,是因为曾经被《七步诗》的故事所感动。我想,当曹植凝视着曹丕,一边迈步一边诵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时,曹丕一定被深深震撼了。一首感情真挚、灵感闪耀、情境交融的诗歌化解了残酷的政治斗争,泯灭了兄弟相戮,真情温暖了寒冷的刀锋,亲情熄灭了仇恨的火焰。这首诗是曹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而作的,也是曹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而打动了曹丕,从而打消了曹丕的弑弟之心。 元好问认为建安文学是“感情真挚,风格雄峻,诗风慷慨悲凉,笔触刚健遒劲,具有强烈的现实感,浓厚的时代气息的”。对这一点,我是非常赞同的。在《论诗三十首》中,元好问一直主张“诗要天然真纯”,反对堆砌雕琢;提倡豪放刚健,反对纤弱柔糜;重视独创精神。而这里的“真情实感”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我想就是刘勰《文心雕龙》中所说的“风骨”,即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感染人的精神力量。因为有了风骨,文章才能鲜明而生动、感人肺腑。[2] 先来解读这首诗,“曹刘坐啸虎生风”,其中对“曹”之争议由来已久,主要分为四种观点:一指曹植,二指曹操,三指曹操、曹植、曹丕三父子,四指以曹氏为代表的建安文风。我倾向于第一种说法。“刘”是指建安七子之一的“刘帧”,元好问以“坐啸虎生风”形象地比喻他们的诗歌风格雄壮似虎,四海之内无人可比。刘越石是指西晋诗人刘琨,被刘勰认为“雅壮而多风”,“言壮而情骇”,有“清拔之气”。“横槊”出自元稹《唐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建安之后,……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这两句就是说:刘琨的诗风也是感情深厚,风格雄峻,亦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总之,这首诗是元好问对建安诗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风格朴素,情调慷慨,文辞刚健遒劲”风格的赞成和推崇。 建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变,在理论上,魏晋以前注重的是“言志”,对外界的感动包容于直接的言志之中;而自魏晋以始注重的是“感物”,由“感物”进而言志。建安曹氏中曹植是建安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他的诗歌不仅感情真挚,而且文才富艳,辞藻华丽,《洛神赋》更是千古名篇。他的哥哥曹丕所著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纯粹的七言诗,他的《典论论文》则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批评论文,是建安时代文学自觉的标志。而且建安文学的辉煌成就对后来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代陈子昂盛赞“汉魏风骨”,李白也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诗句。当代鲁迅先生这样赞誉:“建安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从这个时候起,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学有它自身的价值和独立的地位。”在这个时代里,诗歌、辞赋及散文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诗歌,兴起了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高潮。 以上是我对元好问赞扬、推崇“建安风骨”的认同,但是,除此之外,我觉得,元好问似乎过于重“情”而轻“采”。比如《诗三十首“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这首诗是元好问针对元稹评论杜甫言论的再评论。元稹在为杜甫所写的墓志铭中特别推重杜甫晚年所写的长篇排律诗“铺陈始终,排比声律”,但是元好问却认为元稹过于称颂这种手法,而忽略了杜甫诗歌中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其实杜甫就是一个“情、采”兼备的典范,他的诗歌不仅充满了忧心于国家社稷、黎民百姓的情感,而且在语言艺术上非常下工夫。他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的格律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尤其是晚年的长篇排律更为精细,“晚节渐于诗律细”。 因此,无论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丽,还是“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的豪气;不管是“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的志气,还是“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的锐意,都给我们以沉雄、浑厚、宏大、壮观的震撼美,清代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盛赞为“包括宇宙,含茹今古”。精美的格律和对仗不仅给他的诗歌增添了节奏上的美感,而且增添了思想上、内容上的震撼美。例如《秋兴八首“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这首诗用一些绚烂、华丽的字和词来烘托秋天的哀愁,更有力地反衬出初深秋景物的萧条和心情的苍凉,方东树评价为:“气激于中,横放于外,喷薄而出,所谓文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