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扬辉
桥头老板20年“带出”30名百万富翁
李扬辉身家过亿,乐于分享成功,在他的帮助下,多位员工成功自主创业
甘劼伟 来源:东莞时间网-东莞日报
钱是赚不完的,只要懂得分享,生意一样能够做大。只有亲朋好友都有钱了,那才是最好的。 ——华厦国际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首届东莞市十大杰出青年之一、桥头人李扬辉
他放过牛,打过仗,当过干部,其后下海经商。他在桥头很出名,出名不只是因为他的生意做得大,更因为他很厚道:工人手指受伤,他亲自开大奔送到医院治疗;每个星期总抽出三天,与工人一起在饭堂吃饭。在人们眼中,他不仅是成功的企业家,更是把员工当亲人的父兄。在他经商20年间,手下许多员工纷纷出来做老板,他给予支持,共“带出”30名百万富翁。
他叫李扬辉,华厦国际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首届东莞市十大杰出青年之一,地道的桥头人。
试:首当老总搞出纳税大户
1982年,从战场上回来的李扬辉回到了故乡桥头,担任当时桥头镇团委书记。5年后,他被调到桥头一家风扇厂当老总。当时风扇卖得很火,只要生产了,不怕卖不出去。但来到风扇厂的第一天,李扬辉发现了事情的另一面:工人工作拖拉、不认真。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李扬辉每天拿着本子,跟着工人,把工人一天的作息时间,包括上厕所用了多少时间,都一一记录在案。随后,他颁布一条新规定:工人工资以风扇零件计算,多劳多得。计件计算工资,在当时的桥头还是新鲜事。
风扇厂一下火了,由每个月5000台的产量提高到50000台,成为桥头当年的纳税大户,员工的月工资从90元一下提高到1200元。“当时派出所的一个指导员说他一个月工资才100多元,叫我收下他当工人。”李扬辉笑着回忆道。
此前毫无经商经验的李扬辉居然一战成名,自信心大涨。1992年,李扬辉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主攻包装产业。
惊:鼓励“士兵”当“将军”
“员工也是人,是他们帮助你赚钱,要对他们有感恩之心。”日前,李扬辉在东莞第七届读书节“我的打工成才路”巡回演讲上发出感言。正因为有这种胸怀,李扬辉的企业从不发愁用工难,总有不少员工拉上亲朋好友前来工作。
1995年,一位来自梅州、做吹膜的张姓员工找到了李扬辉,说自己想创业、做和李扬辉一样的包装生意,前来征求李扬辉的意见。“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全力支持。”李扬辉没有把这个人当作敌人,相反与他合作,以最优惠的价格卖给他原料,在技术上、管理上尽力给予支持。
来自河南、现在企石镇开包装材料公司的张晓强也受了李扬辉不少的恩惠。2006年至2008年时,张晓强在李扬辉工厂里做销售,2008年开始创业。“刚创业的时候,买不起机器,成本非常大,李扬辉知道后,都会借机器或者工具给我使用,帮我度过了最艰难的阶段。”张晓强说,他的公司现在一个月最多有100多万元的生意。
在李扬辉多方面的帮扶与支持下,20年里30名百万富翁诞生,而这其中极少是他的亲戚。
忧:遭遇老员工挖自己客户
同行如敌国。李扬辉在热心帮助员工创业中,也遇到一些困扰。“以前的员工单干后,利用原来在我这里的资源,挖走我的客户。”李扬辉透露,甚至有员工以创业为名,在学习公司运作的时候私下复制了多项机密资料,办厂后挖墙脚。
面对这种行为,李扬辉没有立刻反击,而是尽量通过对话解决矛盾。经过劝导后,一些人收敛了不少。而对这些人,他仍以朋友相待。
“天下客户那么多,我一个人是接不完的。员工有志于自己创业,作为老板,进行协助是合情合理。”李扬辉说,看到大家一起发财比独享财富更快乐。
喜:老员工创业后带来生意
李扬辉如今拥有12家企业,但他最为快乐的事情,并不是生意越做越大,而是“战友们”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来自湖南的王英,曾是李扬辉的员工,现在东莞做印刷业生意,至今与李扬辉保持联系。
“他是我们生活上和生意上的老师,就是现在很多事情也要向他请教。”张晓强说,创业后他争取每个月至少与李扬辉一起吃饭一次。“上星期,我有一批几万元的生意,因工业园停电遇到麻烦,李扬辉听说后借机器帮我生产。”张晓强语带感激。
“最大的成功感就是无论去到哪个省市,都会有以前的‘战友’接待你,朋友之间谈天说地的,而不是相互之间明争暗斗。”李扬辉笑着说。
让李扬辉想不到的是,原员工杨健明在深圳创业成功后,有一个项目需要合作伙伴,立即拉上了李扬辉。这单生意,涉及金额300多万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