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县专项简报.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茂县专项简报

茂 县 专 项 简 报 2017 年第6 期(总第81 期)特刊 目 录  国家重点实验室全面参与茂县新磨村6.24特大山体滑坡灾害应急抢险工作 报送:科技部、国土资源部、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国土资源厅、成都理工大学 印发: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17 年 7 月 4 日 传真:028 网址: 邮箱:sklgp@ (共印35 份) 国家重点实验室全面参与茂县新磨村 6.24 特大山体 滑坡灾害应急抢险工作 6 月 24 日6 时许,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发生特大山体滑坡(以 下简称新磨村滑坡),64 户农房被掩埋、83 人失联和死亡、岷江支流松坪沟河 道堵塞近 2 公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情发生两小时后,地质灾害 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作出第一时间的应急响应,由常务副主任许 强教授和固定研究人员裴向军教授带队,随省国土资源厅应急组立即出发赶往灾 害现场,研究分析灾害成因,指导现场应急搜救,指导和参与滑坡区及周边地质 灾害隐患排查。实验室还调用了 2 架先进的无人机,1 台地微变观测仪,及时获 取灾区高清三维航拍影像,开展全天候应急监测,确保现场救援及道路打通、河 道疏浚施工人员安全。在整个抢险救灾过程中,许强教授先后担任国务院四川茂 县“6.24 ”特大山体滑坡应急调查专家组副组长、“6.24”茂县叠溪山体突发高位 垮塌灾害抢险救灾省委省政府和周围州政府指挥部成员、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灾害 应急调查专家组组长、现场救援专家联合工作组副组长,全面参与指导该滑坡灾 害应急救援、灾后应急处置、二次灾害防范等全过程,实验室裴向军、赵其华、 王东坡、肖先煊、董秀军、李为乐、范宣梅等多名固定研究人员以及数十名博硕 士研究生,参与了地质灾害现场调查和排查、无人机及地微变监测仪的现场操作 和室内数据分析处理,真正以科学精神诠释“生命至上”,为新磨村滑坡灾害的成 功处置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科学论证灾害成因 6 月 24 日6 时许,灾害发生。当天上午 8 时许,许强和裴向军教授接到四 川省国土资源厅的电话通知,旋即出发赶往灾害现场。到达现场后,省国土资源 厅随即成立了现场专家工作组,许强教授受命担任组长,实验室裴向军教授和冶 金地勘局何平教授级高工担任副组长,成员主要由中科院山地灾害研究所、西南 交通大学等单位的教授组成。由于茂县是地震高发区,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区,还 同时成立了现场救援施工安全保障组、滑坡区及周边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组。专家 组负责指导这两个组全力开展工作,在每个救援工作面委派两名地质专业人员, 保障现场搜救的安全;同时组织 30 余名地质专业人员对滑坡发生区域及其周边 的地质灾害潜在隐患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相关区域人员安全。 由许强、裴向军教授等组成的专家工作组考察滑坡现场 另一方面,为了查明灾害的成因,许强教授 24 号下午即带领专家组成员开 展滑坡现场实地调查。经专家现场踏勘初步分析,将其定性为一起降雨诱发的高 位远程崩滑碎屑流灾害。认为滑坡发生具有其先天的内在控制性因素和外在诱发 因素,内在因素为:一是滑坡发生区本身为地震高发区,该区历史上经历过多次 地震,最近的包括 1933 年叠溪地震、1976 年松潘平武地震以及 2008 年汶川地 震,多次地震使山体震烈松动,岩体破碎,裂缝发育,具有“ 内伤” ;二是该区本 身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尤其是滑坡所在地的河谷左岸,不仅松坪沟断裂从左岸通 过,而且左岸主要为顺层斜坡,非常有利于滑坡的发生。外在诱发因素为多次地 震致使山体被震烈松动,加之滑前有持续降雨,最终在降雨和重力作用下发生了 此次灾难性滑坡,由此将其定为降雨诱发的高位远程崩滑碎屑流灾害。滑坡规模 巨大,经现场调查和无人机航拍结果估算,总体积达 1800 万立方米,属特大型 滑坡。之所以会产生远程运动并瞬间掩埋新磨村,主要原因在于滑坡源区位于海 拔 3400 米以上的山顶,高位(高差到 1250m)所具有的的高势能在运动过程中 逐渐转化为动能而高速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破碎解体和碎屑化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