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气候变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 气候变化

第十二章 气候变迁 大冰期与气候变化 第四纪冰期的气候变化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 近代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人类影响 自地球形成以来,气候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冷暖交替,干湿变化是气候演变的基本特征。 一、地质时期气候变化 地球形成大约在55亿年前,46亿年前,地球上充满了原始大气; 从46亿年前开始,地球进入到地质年代,逐渐产生次生大气; 大约在30亿前,地球上出现生命,并开始改造地球大气; 到寒武纪(22亿年),大气才被生物改造成现在这个样子。 古生代以前的古气候,几乎一无所知,到了古生代,古气候状况才逐渐清楚起来. 地球的古气候史采用“地质年代”表示。 一、大冰期与气候变化 “大冰期”是地球上极为寒冷的时期,气温很低,极地和高纬度区广布冰盖,中、低纬地区也分布有很多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冰川地质作用十分强烈。 “大冰期”是相当长的时段,气候并非恒定不变,其中以有相对更寒冷的时期,称为“冰期”,和与它相对温暖些的时期,即间冰期,它们相互交替。 地球所经历的大冰期,一般认为明显的有3次,第一次发生在元古代末期(震旦纪);第二次发生在古生代后期(石炭一二叠纪);第三次发生在第四纪。 在地质时期反复经过了几次大冰期,大冰期之间是比较温暖的间冰期。每两次冰期之间,大约是2-3亿年 ; 间冰期 大冰期 温暖气候占90%。气候波动较大,冷暖交替; 第四纪大冰期存在较小的亚冰期和亚间冰期; 震旦纪 石炭-二叠纪 5500万年 第四纪 寒武纪-石炭纪 3.3亿年,海洋性气候特征,形成大规模煤层 三叠纪-第三纪 2.2亿年,气候干燥 一种意见认为:可能与造山运动有关系。地质上的大造山运动,往往使地面起伏程度加大,上升运动增强,云雨增多,反射率增大,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减少,地表变冷。 现在喜马拉雅山还在升高,造山运动并未停止,所以第四纪大冰期还远未结束。第四纪大冰期还只200多万年。所以这次大冰期还会延续下去,至少还要持续1-2万年。 另一种意见认为,地质历史上的大冰期和大间冰期,是由于地球的黄道倾斜的大波动造成的。黄道倾斜大的时期代表着冰川流行的时期,在三次大冰期期间,黄道倾斜曾有过10°-23.5°的变化。 为什么存在冰期和间冰期的波动变化? 气候形成过程中不稳定因素造成地质时期气候大的波动变化 火山活动影响大气透明度; 太阳活动-太阳常数变化-太阳辐射变化 地极移动; 大陆漂移; 海陆分布变化; 造山运动;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 大气环流变化 古地质气候研究方法: Reconstruction of the past climate 二、第四纪冰期的气候变化 第四纪大冰期距今200万年开始到现在。 资料丰富,地球气候史研究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第四纪大冰期中,气候多次变动,冰川多次进退。 阿尔卑斯山区的资料,确定那里存在五次亚冰期的规律。 中国四次亚冰期:鄱阳亚冰期、大姑亚冰期、庐山亚冰期和大理亚冰期。 在第四纪大冰期中,仍然有寒冷和温暖的更替(根据冰川雪线变化研究)-亚冰期和亚间冰期的更替 。 研究发现: 是由于地球轨道三要素的自然小波动造成的: 地球轨道的偏心率变化 地轴的倾斜度变化 春分点的位置变化 为什么第四纪大冰期存在亚冰期和亚间冰期的更替变化?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样,地球处在轨道的不同位置,距离太阳的远近就不相同,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就有差异,如冬季在远日点,夏季在近日点,冬季就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而短促。 地球轨道现在的偏心率是0.017,但是偏心率可以在0.001-0.054的范围内变动。它的变动周期约为96000年 (1) 地球轨道的偏心率变化 Milutin Milankovitch(米兰柯维奇) (1879-1958) 偏心率为零,地球公转轨道为圆形,冬夏等长 ; 偏心率不为零,地球近日点和远日点接受太阳辐射量发生变化。 地球在春分点处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什么位置,将影响季节的起止时间,也会使近日点和远日点的时间发生变化。 地球在春分点的位置沿着地球公转轨道向西缓慢地移动,大约每21000年,春分点的位置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移动一周。 春分节气的时间,每隔70年就要推迟一天。 (2)春分点的位置变化 地轴倾斜又称黄赤交角,是地球上产生四季的原因。 地轴倾斜度的变化,会导致回归线和极圈的纬度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地球上的季节。 地轴倾斜使回归线在纬度22.1°-24.4°之间变化,使极圈在67.9°-65.76°之间变化。变动的时间周期41000年。 地轨倾斜度增大时,回归线纬度升高,极圈纬度降低,高纬度的年太阳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