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燃荻12期-太仓第一中学
目 录
1. 变革时代的教育创新…………………………………………2
2.重建“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9
3.探寻“翻转”背后的教育逻辑 ……………………………12
4.校本教研到底研究什么 ……………………………………18
5.也说“好课” ………………………………………………21
6.关注课堂的3个问题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研究者说
微视频教学的坎:培养高阶思维
■王斌华
一场发源于美国的“风暴”
众所周知,微视频是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教师的首创。这是一所山区学校,交通不便。当时,他们为了解决这所学校许多学生时常缺课的问题,开始把教学内容录制成微视频,配上PPT(演示文稿)和讲解声音,上传到网络,专门提供给缺课的学生补课。
毫无疑问,这两位化学教师应对特殊状况和特殊困难的对策是非常明智且有效的。它确实缓解了交通不便导致的缺课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通过聆听教师讲解,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位学生都获得了个性化指导,提高了教学质量。
更了不起的是,随后这两位教师又有意识地让所有学生事先在家看视频听讲解,然后在课堂开展练习,学会应用。这些在线教学视频受到广泛欢迎,被更多的学生所接受。由于太多的学生在每天18时至22时之间下载教学视频,以至于学校的视频服务器在这个时段经常崩溃。
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从理论和模式的角度予以研究,并借助研究结果开始推广微视频。于是,一种利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的新路径产生了。目前,微视频、慕课、翻转课堂等概念铺天盖地,在国外和中国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微视频教学的长与短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微视频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譬如:
短小精致——微视频的长度短则5分钟,长亦不超过20分钟,化繁为简,化整为零。简便实用——能够在简短的时间内,面对众多学生讲授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一个方面的内容;易于回看、暂停、定格、重复;随时用于复习或补课;视频内容可以永久保存。随时随地——学生观看微视频不受场所和时间的限制;一次聚焦一个知识点,一次向前推进一小步,积少成多,让“碎片化”时间产生1+1>2的效应,让“切片化”微视频形成一个系列或完整的体系。形式多样——在微视频中可以穿插使用实物、图片、图表、卡通、音乐、故事等素材,使传统的讲解趣味十足,富有视觉黏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等多种感官。带来课堂教学模式的翻转——把“先教后学”的传统顺序翻转为“先学后教”。
如同硬币一样,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微视频教学同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会衍生出某些弊端。
第一,微视频比较适合知识讲解,不太适合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技能操作(如实验操作)、口语表达(如英语口语)等。然而,学生“理解什么”不等于他们“能够干什么”,更不等于他们“能够干好什么”,因为“应知”也不等于“应会”。
第二,微视频难以呈现或取代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与碰撞、互动与分享、预设与生成等,而这些正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精彩、最有价值的部分。
第三,微视频比较适合低阶思维的培养,难以满足高阶思维的培养。课前学生观看微视频,知道和理解教学内容,在课堂中他们开展练习,学会应用,这仅仅涉及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中认知领域的前三个低阶层次,即知道、理解和应用,并没有涉及后三个高阶层次,即分析(分类、对比、因果关系等)、综合(创造、推理、预测等)和评价(判断、评判、反思等)。注重低阶思维的培养,忽视高阶思维的培养,恰恰是我国教育的短板,也是我国学生“高分低能”的根源之一。
有人说,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擅长考试和得高分,美国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强,为什么?我想,这也许是根源之一。在最近几年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考试中(主要考查知识的掌握),上海学生连续两次夺魁,值得庆贺。但是,在4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PISA附加题测试中(主要考查问题解决的能力),上海学生位居第六,排在新加坡、韩国、日本、我国澳门和香港之后,为什么?我想,这也许是根源之一。因此,我们不希望微视频的使用加剧下列状况,如:进一步重视低阶思维的培养,忽视高阶思维的培养;进一步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加剧中国教育的短板,加重我国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
同时,微视频用于教学还有一些局限性,对其大规模推广应用产生阻碍:
其一,对教师要求较高。上海市普陀区推广微视频的经验表明,微视频的制作包括选题、设计、方案、预录和评审五个步骤。其间,真正用于拍摄的时间并不长,而前期准备非常耗时,要求非常高。
其二,对学生要求较高。比如,学生务必事先自觉观看和理解微视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