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文扩展摘要模板 - 城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试验室 - 哈尔滨工业
全文模板
乙酸钠为基质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过程研究冯玉杰,王鑫,李贺,
摘要以多孔碳纸为阳极,耐水性电催化材料为阴极,设计了无媒介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以厌氧污泥为出发菌株乙酸钠为底物,外接一定负载条件下,进行了MFC产电过程研究。分别研究了进水在800,100,1600,2000mg,以及在外电阻条件400、600、800、1000Ω,水力停留时间48h,负载两端的电压、功率密度、生物量(VSS)出水COD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进水升高时生物量减少,COD去除率降低。在进水浓度2000mg/L时,MFC最高功率密度35.71mW/m2,电流密度345mA/m2。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的催化作用,将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如图1所示[1],该装置以阳极溶液中蔗糖、醋酸盐等有机物[2,3]作为燃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从燃料中获得电子并传递到阳极,电子通过外电路到达阴极同时产生质子质子交换膜到阴极。在阴极,电子、氧化剂和质子反应生成还原产物,完成整个生物电化学过程和能量转化过程。英国植物学家Potter于1911年用酵母和大肠杆菌进行试验,首次发现利用微生物可以产生电流[4但由于介体(中性红、亚甲基蓝、劳氏紫等)昂贵并且一部分具有毒性,阻碍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二十世纪初人们发现微生物可以不通过氧化还原介体氧化有机物转移电子,并以Fe(Ⅲ)为最终电子受体[]。随后的研究表明,诸如Geobacter sulfurreducens,Shewanella putrefacien IR-1和Clostridium butyricum EG3等微生物[-8]均具有电化学活性,它们能够在没有外加
图1 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化还原媒介体的条件下将电子从底物转移到阳极板上,自发的产生电流。这种无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具有以下优点:①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能量利用率高;②原料广泛,理论上任何有机物都可以作为MFC的底物;③MFC可以在常温常压下运行,运行条件温和;④反应产物一般为CO2和水,环保无污染;⑤反应器内溶液无毒,生物相容性好,其应用前景看好。
将MFC技术原理应用于有机废水处理领域,在废水处理的同时实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是MFC技术一个新的应用领域,极具理论与应用价值。生物处理是世界上广泛采用的污(废)水集中处理技术,尽管各国均积极开发出系列新型高效处理技术与设备,处理效率不断提高,但处理成本并没有因此有大的下降,处理费用高仍然是(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制约废水处理的障碍之一。美国每年处理生活污水约450亿吨,用于投入的资金在250亿美元,可见降低废水处理成本,意义重大,是世界性的普遍问题。近年来,美国学者Logan利用MFC技术原理,针对废水开展了一些重要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3,9,10]。国内此方面的研究工作刚刚开展。
本论文利用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厌氧污泥为出发菌种,乙酸钠为模拟污水成分,以实现废水处理过程中电能生产为目的,是废水处理能源化的一个新的尝试。本文主要考察不同底物浓度和外接电阻条件下MFC产电能力及COD处理效率的变化。
1.1 实验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如图2所示由MFC反应器、外电路负载和电压测量系统组成。MFC反应器分为左右两个对称的圆筒形极室。左侧为密封的阳极厌氧室,内径75mm,高150mm,容积600mL;右侧阴极室顶部与大气相通,用HX-8800型空气泵不间断鼓入空气。阴阳极室之间由直径20mm,长40mm的连通管相连,中间由质子交换膜(Nafion117,Dupont)隔开。为防止出水带泥,在阳极顶部固定了一个污泥沉降罩,呈倒扣漏斗形,上端直径53mm,下端直径70mm,高55mm。反应器由有机玻璃加工制成,阳极室顶部和两极室连接处用防水胶皮密封。阳极材料为2cm×3cm多孔碳纸(060,Toray),阴极材料分别采用2cm×3cm钌钛电极和10%载铂碳纸电极(E-Tek,A-3 EFCG/Std)。
1.2 成分及
分别配制阳极进水溶液和阴极水溶液。阳极溶液组成为:NH4Cl, 0.31 g/L;KCl, 0.13 g/L;Na2HPO4·12H2O, 2.75 g/L;NaH2PO4·H2O, 4.97 g/L。阴极溶液组成为:Na2HPO4·12H2O, 2.75 g/L;NaH2PO4·H2O, 4.22 g/L。由于两极室溶液成分中均有磷酸盐缓冲溶液(PBS),整个实验阳极和阴极的pH基本稳定在7.0左右。碳源选用乙酸钠,浓度按不同实验要求配加。
1.3 接种
依1.2中的浓度分别配制阳极溶液和阴极溶液。阳极溶液中加入刃天青1.5mL,乙酸钠0.8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柑橘基地质量管理体系.pdf
- CAD2007入门教程_图文版.ppt VIP
- TSG Z7005—2015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 核准规则_可搜索.pdf VIP
- DB4419_T 24-2024 社区社会组织孵化服务指南.docx VIP
- 安全可靠分布式事务型数据库技术要求.pdf VIP
- SH3124-2001T 石油化工给水排水工艺流程设计图例.pdf VIP
- 电缆敷设图集 12D101-5.pdf VIP
- 《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课件.pptx VIP
- 2024新信息科技四年级《第二单元 用编码描绘世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淮北矿业2015年矿瓦斯综合治理“六项指标”考核办法淮北矿业2015年矿井瓦斯综合治理“六项指标”考核办法.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