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理性、有利商机与景气循环的波动型态.ppt

有限理性、有利商机与景气循环的波动型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限理性、有利商机与景气循环的波动型态

從銀行危機、貨幣危機到IMF的救援方案 逢甲大學經濟系教授 陳至還? 個人近年研究 1.陳至還,有限理性、有利商機與景氣循環的波動型態, 《經濟論文》(Academia Economic Papers) , 35卷2期, 民國九十六年六月,181-209。【TSSCI, Econ-Lit】 2. 陳至還,大額交易者、市場信心與貨幣危機,《經濟論文》(Academia Economic Papers), 33卷3期,民國九十四年九月,351-378。【TSSCI, Econ-Lit】 3. Chen, Chih-huan and Ching Chong Lai,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llapsing Process of the Bretton Woods System,” Open economies Review, (forthcoming) 4. 陳至還,從銀行危機、貨幣危機到IMF的救援方案,初稿。 獵物與掠食者的循環:Lotka-Volterra model 老鼠:視同不斷繁殖的有利商機。 猫頭鷹:視同眼光銳利的企業家 加入追風族 令人驚叫的真相 相信如果一個人真正暸解貨幣與金融的本質及其操作方式,他就會像Munch畫中人物一樣的尖叫。 金融危機 美國金融危機史學家Kindleberger (2005)聲稱:「金融危機就好比美女:很難下個明確定義,當遇上了便可立即辨識出什麽是美女。」 頻繁的銀行恐慌 早期美國銀行體系平均不超過20年就會出現一次大規模的銀行恐慌(bank panics),1837年、1857年、1873年、1884年、1893年、1907年及1930-33年都曾爆發大規模的銀行恐慌,至於零星的擠兌事件更不計其數。 1907年銀行恐慌 Otto, Augustus and Charles Morse向Knickbroker Trust Co.借入大筆資金軋空(cornering)Heinze 銅礦公司股票,結果失敗,導致Knickbroker Trust Co.破產,及一連串的骨牌效應,及銀行擠兌。 1930年代經濟權威的預測 Irving Fisher曾在股市大崩盤之前幾天(10月21日)預測股價已攀上一個狀似永遠的高台(Stock prices have reached what looks like a permanently high plateau),大師的預測言猶在耳,詎料美國股市竟在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開始上演大崩盤的戲碼 1929年華爾街股市崩盤與銀行危機 股市大崩盤牽動銀行股票融資貸款(margin loan) 的損失,進而形成銀行恐慌。 帆船酒店(Hotel Burj Al Arab) 基本上,銀行放款資產的期限普遍較存款負債為長,銀行的資產與負債先天就具有期限不搭配(maturity mismatch),借短放長使銀行曝露在流動性風險(liquidity risk)下;此外,放款資產可能變成呆帳(non-performing loans),使銀行曝露在違約風險(default risk)下。 銀行體系的死穴(Achilles’ heel) 缺乏流動性危機(illiquidity crisis)→銀行賤賣資產→破產危機(insolvency crisis)→存戶更擠兌→缺乏流動性危機…… 銀行恐慌與信用緊縮(credit crunch) 銀行為求生存而爭奪流動性(scramble for liquidity),絕不會將資金出借給告急銀行。這情況就宛如聖母峯攻頂的登山客都知道7,000-8,000公尺區為死亡區(death zone),這高度區段又稱道德真空區 。 1930年代美國金融改革 1.央行將扮起最後貸放者(lender of last resort)的角色 。 2.存款保險制度:美國在1934年1月設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FDIC)。 3.通過格拉斯-史蒂格法案(Glass-Steagall Act of 1933) 。 4.重整市場秩序 :1927年,美國訂定麥克費登法(McFadden Act of 1927) 5. 規則Q 。 1970年代美國金融自由化原因 1.金融創新(financial innovations)。 2.規避金融法規或鑽法律漏洞(loophole mining) 。 3.經濟動盪的1970年代 。 4. 利率大幅上脹 5. 非銀行金融機構較不受管制。 1970年代美國金融自由化的結果 金融創新(financial innova

文档评论(0)

guoxiachuan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