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摩擦组成律于黏土质断层泥摩擦行为之研究 - iBrarian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
民國 92 年(碩士)學位論文摘要
摩擦組成律於黏土質斷層泥摩擦行為之研究
研 究 生:陳聖杰
指導教授:林銘郎、黃燦輝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地震的發生總伴隨著地表破裂,並促使破裂面產生相對滑移,反覆的
剪切造成破裂帶間岩石極為破碎,經 長時間物理、化學作用形成斷層泥
(fault gouge );斷層一旦形成後,後續的運動即受到破碎帶間斷層泥的摩
擦行為所控制。斷層間歇錯動之 行為(不穩定滑動),常以岩石節理面間
滯動現象(stick-slip )說明,但滯動現象的發生機制一直尚未釐清,亦即
我們對地震週期的預測仍無法掌握。二 十多年前摩擦組成律提出後,不僅
能良好描述室內試驗所觀察的各種摩擦行為,對於現地地震之調查與斷層
錯動之機制,亦提供了一個強 而有力的解釋工具。
國內以往關於斷層泥之研究,大部份針對斷層泥的剪力強度參數與微
觀組構為主,對於斷層破碎帶材料與地震發生的互制行為著墨不多;國外
相關研究中,雖有應用摩擦律解釋上述 之互制行為,但試驗材料不同亦不
足以代表台灣西部斷層帶上,黏土質居 多之斷層泥材料。為瞭解台灣地體
構造中斷層錯動造震機制,以及滯動現 象的演進,本研究選用車籠埔斷層
挖溝所得材料,進行以下研究課題,裨益將來對台灣區地震之研究有進一
1
步認知與幫助。
(1) 改善黏土質斷層泥重模方式及夾泥三軸試驗流程。
(2) 進行兩個主要之夾泥三軸試驗內容,求取試驗過程中摩擦律相關參
數,並由摩擦律建立參數間關係,檢討選用摩擦組成律之適用性。
(3) 探討不同變速率比值與剪動速度範圍對摩擦行為之影響。
(4) 探討剪動過程中孔隙水壓激發行為,瞭解剪動過程顆粒間孔隙變化。
二、文獻回顧
室內實驗研究之岩石界面摩擦特性,主要包含:
(1) 透過錯動-停滯-錯動試驗(slide-hold-slide tests ),探討摩擦係數與
停滯時間(hold time )之關係,如圖1 所示;停滯後再次錯動,所需克服
之摩擦係數差值 ∆µs ,為停滯時癒合作用(healing )所造成;將試驗過程
中摩擦係數上升值 ∆µs ,與對數停滯時間作圖,所得之斜率定義為癒合率,
即 β= ∆µ / ∆logt ( Marone,1998) 。
s
(2) 透過變速率試驗(velocity stepping tests ),探討動摩擦係數與滑
動速率之關係,如圖 2 所示;並求取摩擦律中各參數,用以評估不同之邊
界條件對摩擦穩定性之影響。
摩擦組成律(rate- and state- variable friction law )即是用以描述以上
兩種特性之數學模式,關於摩擦組成律 至今有許多學者依室內試驗成果提
出摩擦律經驗式,其中經過多方驗證,最吻合室內試驗資料者為 Dieterich
2
Ruina 於 1979 年提出之 Dieterich Law (又稱slowness law ),基本數學式
如下:
V V θ dθ Vθ
µ = µ 0 + a ln + b ln 0 ;dt = 1− D
V 2D
0 c c
其中 a 、b 為經驗常數,分別表示滑動速率變化對摩擦係數之短期直
接影響(direct effect )與長期漸進影響(evolutional effect );Dc 為臨界滑
移距離(critical slip distance ),代表經歷速率變化後,界面內顆粒重新接
觸而達到穩定滑動狀態所需之距離;θ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