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活与哲学》第五课___把握思维的奥妙.ppt

高三《生活与哲学》第五课___把握思维的奥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生活与哲学》第五课___把握思维的奥妙

(2012·新课标全国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 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告诉我们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才能形成自己的正确认识,①正确;②说法过于绝对;“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告诉我们要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才能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④正确;③错误。 (2012·高考广东卷)在某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等心得体会。这集中反映了(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  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  ④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解析】“走基层”、“接地气”、“一头汗两腿泥”等说明了新闻创作工作要从社会与生活实际出发,要关注群众的利益和诉求,要从群众的实践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因此本题选①②。③与题干主旨无关;④中“客观精神”的表述犯了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2013年高考天津卷)漫画 《坚持原则》中的人错在 A.一意孤行, 没有尊重客观规律 B.因循守旧, 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C.生搬硬套, 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 D.顾此失彼,没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漫画《坚持原则》讽刺一些人一味地坚持原则,忽视了从具体条件出发研究和解决问题,最终导致亡羊无法补牢,C选项正确。 *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名师点睛〗 一个本质 :意识的本质 二个关系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二个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三个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四个特征: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考点一、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的起源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2、意识的生理基础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⑴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⑵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⑶意识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从意识的内容与形式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本质)。 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考点一、物质决定意识 小结: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考点一、物质决定意识 考点一、物质决定意识 【特别提示】1、正确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但不会自行产生意识,只有人脑与客观存在相结合才能产生意识,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 (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如实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2、注意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① 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被动的反映物质。 ②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 ③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④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与客观事物会完全一致。 (2012·高考海南卷)有人在一个狼群中发现了两个女童,立即把她们送到当地的孤儿院,她们怕水、火和光,白天躲藏,夜间活动,每晚都像狼一样引颈长嚎,吃肉时不用手而是用牙齿撕开吃,对他人不感兴趣、没有感情。“狼孩”现象佐证了(  ) ①人的感情交流方式取决于其有目的的意识活动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