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课王安石变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年上课王安石变法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一、背景:积贫积弱的北宋 二、王安石变法 问题探究1:北宋中期的“三冗”现象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材 料 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请思考: (1)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什么? (2)朱熹认为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了什么后果?他的看法是否正确? 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史料印证] 司马光:眼下国用不足,灾害频频发生,应当减节冗费。 王安石:国用不足,因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 司马光:善理财者,不过搜刮民财而已。 王安石:那不是善理财者。善理财者,民不益赋而国用饶。 司马光: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 宋神宗:朕意与司马光相同,然而姑且以不允许作答吧。 ——摘编自叶坦:《大变法》,三联书店1996年版 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 史料2 王安石声称市易法的动机是“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事实则是“商贾为之不行,通都会邑,至有寂寞之叹,非独商贾之患也,而上下均受其弊”。连最初倡议施行市易法的魏继宗也认为,“不如初议,都邑之人不胜其怨”。 ——摘编自叶坦:《大变法》,三联书店1996年版 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 史料3 梁启超说“青苗法之法的本意,其善美既若是矣,然则可行乎?曰:不必其可行也。善而不可行,何也?且公在鄞(鄞县,在浙江,王安石曾在此任知县——本书注)行之而效,而犹疑其不行,何也?曰:一县非全国之比也,一县者,公之所得自为也,全国者,非公之所得自为也,是故当时抑配有禁矣。而有司尽数俵散为功,虽欲不抑配焉而不可得也。” ——梁启超《王荆公传》,转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 史料4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地方上的具体做法是,春季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就收回,取利二分。秋季又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又收回,再取利二分。结果,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四千。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高,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向官府贷款,先申请后审批,道道手续都要求人,交“好处费”。 ——摘编自易中天:《帝国的惆怅》,文汇出版社2005年版 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 史料5 ?荆公以古之道,变今之俗无不可者,顾一代成法扫地无存焉,其更张既聚,而其执拗又甚,攻之愈众而持之愈坚,余故曰荆公之法非尽不善也,荆公之拗而执以为是者,则天下后世之乱首也。 ——(明)范光宙《史评》卷九《王安石新法》 * 课标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冗费” “冗官” “冗兵” 原因 根源 ①北宋初年为集中行政权,一职多官 ②扩大科举取士人数 ①政府将受灾流民编入军队 ②为集中军权,扩大禁军数量 ③为对付辽、西夏在边境大量屯兵 ①军队官员激增 ②大兴土木 ③每年向辽、西夏交纳“岁币” 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集中军权 “杯酒释兵权”,削夺节度使实权 设枢密院,与统军将帅互相牵制 实行更戍法,防止武将专权 加强禁军,“强干弱枝”、“内外相制” 集中行政权 中央: 分散相权 参知政事: 分行政权 枢密使: 分军权 三司使: 分财政权 地方: 文官任知州 通判监督知州 集中财权: 设转运使 北宋时期农民负担的加重 依据材料指出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尖锐的原因? 项目 景德年间(1004-1008) 庆历年间(1041-1049) 商税 450万贯 1975万贯 酒税 428万贯 1710万贯 盐税 355万贯 715万贯 总计 1233万贯 4400万贯 北宋政府纵容土地兼并,使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豪强地主隐瞒土地,变相增加苛捐杂税,导致农民负担过重,百姓纷纷起义。 从古成大事者,不计苟安;立大功者,不循庸众。西平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扼守西陲要害。若缮城浚壕,练兵积粟,一旦纵横四出,关中将莫知所备。且其人习化风,尚礼好学,我将藉此为进取之资,成霸王之业,岂平夏偏隅可限哉。 史料一《北宋时期各政权疆域图》 史料二:天下之弱势,历数古人之为国,无甚于本朝者。虽有百万之兵,而不免自贬为至弱之国。养兵以自困,多兵以自祸,不用兵以自败,未有甚于本朝者也。 ——叶适《水心集》卷五 思考:(1)反映北宋时期我国民族关系有何特点? (2)史料二反映了北宋在军事上存在什么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推断北宋面临什么严重问题? 军队战斗力低下 边患危机 民族政权并立 材料:(宋太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