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描写及抒情
诗歌鉴赏——表达方式(抒情、描写)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鉴赏诗歌描写及抒情方式的能力 2.掌握鉴赏诗歌的描写及抒情方式技巧及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鉴赏诗歌的描写及抒情方式的技巧及方法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本节课的重点是表达技巧中的表达方式(描写手法及抒情方式)这一考点。 明确考纲要求 考点分解 鉴赏表达方式 【命题揭秘】 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所谓表达方式的评析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常见提问方式: 1、某诗句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2、某诗句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 3、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 4、诗中的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试作简要分析。 表达方式 叙述 描写 议论 抒情 动静结合(以动或以声衬静) 虚实结合 正面 侧面 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移步换景 色彩的描绘、白描或细节描写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相关术语: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触景生情 借古讽今 点面结合 表达方式(抒情方式及描写手法) 综合训练 典题引路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阮郎归 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 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问: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5分) 答案:(1)百花褪去了原有的艳丽色彩,慢慢凋谢了 ,是面的描写;花朵被雨水洗洒而褪去鲜艳之色,柳絮飘落于泥中 ,则是点的刻画。(2分) (2)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叹春之情。(3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注】 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问: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5分) 答案:(1)诗歌颔联妙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1分) (2)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2分) (3)这两句诗烘托了凄清的氛围,寄寓了漂泊无依之情,景与情水乳一般交融在一起,有很强的感染力。(2分) 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手法,指出诗歌表达方式的显著特点; 第二步: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表达方式如何运用; 第三步:析作用,简析表达方式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巩固提升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家 聂夷中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问:本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却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诗歌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请作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 (1)全诗运用白描手法(2分) (2)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1分) (3)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2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问: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5分) 答案: (1)前三句主要写景,借景抒情,含蓄委婉;(1分) (2)第四句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断人肠”直抒别情。(2分) (3)前三句为第四句抒情作铺垫,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2分) 挑战高考 1、(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语溪,溪 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问: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6分) 答案: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包括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3分)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包括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3分) 2、(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第31课两宋时期的经济和技术上教学课件.ppt
-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2单元让我们真情互动第6课珍视友谊第2框呵护友谊课件1.ppt
- 2016年高二级3月月考(语文).doc
- 2016年高二下学期考前复习(文科).docx
-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第31课两宋时期的经济和技术上课件.ppt
- 2016年高考 全国卷 高三文科综合选择题测试5.doc
- 2016年高考全国3卷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 2016年高考全国3卷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2单元让我们真情互动第6课珍视友谊第2框呵护友谊课件2.ppt
- 2016年高考全国3卷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