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类律诗:群体想象,个人外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季类律诗:群体想象,个人外化   内容摘要:四季之景不同,本身是不带有任何感情因素的。“人”,能够以群体为单位介入,产生群体共同认知的情感,即“群体想象”;也能够以个体的身份介入,将自身的情感同外物的变化联系起来,以“我”之眼观“物”,以“我”之情感“物”,即“个人外化”。本文将从“人”的两种介入方式入手,通过一“应”一“反”的论证,说明这种“群体想象”的普遍性与“个体外化”的特殊性之间的关联,体现诗人个人情感冲破群体束缚的独创价值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四季律诗 群体想象 个人外化 诗歌情感   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就是在这样一种更迭中古往而今来,换了天地。四时之景不同,人望见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变化,必然产生与之相关的情感。这种情感有时是群体共同且共通的,但有时是个人化的。个人情感与外在环境相互交融,既存普遍意义,又存特殊意义,环境里的不同因子排列组合,恰恰是“一人、一时、一地”之情怀,换做“他人、他时、他地”,其中韵味必然黯然几分。读者所攫取其中滋味,必定也不同于当时馨香,因为时空的阻隔会产生一些偏差,这种馨香是作者那时、那地的感怀之味,是“可喜之气”亦能是“可悲之息”,但是偏差之中可能带来新的阅读体验。总体来说,四季类律诗体现的就是一种“群里认知,个人外化”:因季节的变化产生相应的情感,最明显的就是秋季所带来的寂寥感,这就是“群体认知”,个人情感的特殊表达则是“个人外化”。在本文中将四季类律诗的情感一分为二,第一种是“应之”,第二种是“反之”,因而阐释我的看法。   一.“应四季而发”的一般模式   1.春季   春季类诗一般分为早春和晚春两类。春将来,人们期冀欢喜;春将逝,人们又要惜春伤怀。在面对春去春来的变换,人们的内心情感具有一种普遍性。在于良史《春山月夜》的这样写道: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于,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在赏春时,诗人可拥月弄花,清新之息、欢乐之气似乎透过纸笔氤氲于空气之中。欢乐过后,诗人又有许多不舍,正合人类正常情感,对美好事物拥有时生怕失去、却又不得不接受必将失去的现实,继而生出怜惜之情。此时的春季类律诗正符合群体想象。   2.夏季   适逢夏季,正是气闷难捱、蝉鸣鸟倦的季节。此时的特点就是“热”。夏季不容易入题,一般写苦热,作者多写得琐碎,隔着纸都觉有扑面的热浪。   白居易《苦热》就是一个典型。其中写道“头痛汗盈巾,连宵复达层”“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闷热导致头疼,直到大汗淋漓,解暑之法,“向外求”行不通,只好“向内求”,用“心静自然凉”来安慰自己了。诗人将“苦夏”的感受记录下来,虽然琐碎,但正是因为琐碎而真实,在夏季这个“大蒸笼”里,想必大多数人都有此体会。   3.秋季   秋季在群体想象里,同寂寥和凄冷是划等号的。而“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群体想象”。当秋风肃杀,万物的生机似乎因为天气的转冷而变得缓了下来。人的普遍心情在此时就是压抑,面对凋敝之景,很难有欢喜之情,毕竟秋天经历了夏天的绿意奔涌,又要接续更为凄寒萧索的冬季,因此可以想见秋季在人们普遍的心理状态。   白居易的《池上》“轻轻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袁花始白,荷破叶犹青。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寒露、白花、青河,一切都是素淡的,一切都是寂静的。静谧之中,凝结着白霜。秋天的独特气质如渐渐涨起的江水,浸透衣衫,漫过脸颊,塞满思绪,心也跟著沉淀下来,不再因为苦热而坐立不安,夏日的炎热瞬时消散了。   4.冬季   秋季已经谈过,继之是万物沉寂的冬天,北方的冬天满眼的寒和满眼的白,南方则是绵延到骨子里的湿冷的寒。总之是一个“寒”。在此种环境下,群体的想象基调是有悲伤做底色的,透着晶莹的玉的寒气。   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郎相访》是这样描写冬季的: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一路走去,无人同行,秋天没有落尽的叶子?O?O?@?@,山寒水冷,野桥将断,内心亦是同样的寒,诗人的情感将眼中的寒意化入心里,人生感叹亦随之而来,物候的变化,常常引发这样的哀思和孤独。   二.“反四季而做”的特殊形式   在第一大点里,已经阐释了群体想象之下“春、夏、秋、冬”的不同情感表达。但是个体化的表达是会冲破“群体想象”的藩篱的,形成与“群体想象”略有偏差甚至截然不同的个体情感的外化。在这里,可以将这类诗看做是“反四季而做”的特殊形式。“反四季而做”,产生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在“群体想象”的基础之上,扭转惯性思维,一语出而惊四座。   1.春季   在第一大点中,已经提到春季在群体想象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