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作品的人生哲理与现实意义.pdfVIP

陶渊明作品的人生哲理与现实意义.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渊 明作 品的人 生哲 理 与现 实意 义 沈影红 一 (广州市艺术学校,广东 广州 510520) 一 。一麟 摘 要:陶渊明是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辞赋家与散文家,他开创了田园诗的先河,使我国古典 一 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在当时浮躁而功利的社会,他有着自己独到的哲学思想,用宁静、平和的心态坦然面对生活,欣然 回归田园,放飞心灵。本文通过分析陶渊明的作品,探讨其人生哲理、生活品位及远大志向三个方面对现代人的参考价值,以 _ _ 陶渊明诗文为载体,引导艺校学生以正确的人生态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惑,从而获得心灵的灌溉与滋润。 一 一 关键词:陶渊明作品 人生哲理 人格魅力 生活品位 一 、探讨陶渊明的人生哲理,提升现代人的人格魅力。 们淳朴、友善、辛勤的品质,并且以农家为友,关心农事,感同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陶渊明的作品,如《桃花源 身受,真切体会他们的疾苦。他在《归园田居》中写道:“种豆 记》、《归田园居》、《饮酒》、《归去来兮辞》等,这些作品是作者 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描写了劳动 生活的缩影与思想的真实写照。陶渊明的人生历程是其人 之艰辛,收获之不易。反观现在有的学生过着“五谷不分,四 生哲理形成的基础。他出身破落仕宦家庭,自幼发愤读书, 体不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对父母长辈的付出 立志报国。他出身低微,受人轻视,为官多年,看尽官场的 熟视无睹。认为理所当然,毫无感恩之情。通过学习陶渊明 腐败,因“质性自然”,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 的优良品质。学生能反思自己,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与付 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而解绶去职,过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园 出,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 生活。在学习陶渊明作品的教学设计上.我采用以下步骤: 二、以艺术和生活为载体,领悟陶渊明的生活品位,开 (1)识记、理解;(2)赏析;(3)领悟;(4)反思。首先对当时晋宋 发学生真善美的天性。 易代的历史背景进行相关的介绍,然后以艺术的手法引导 在导入新课时。我查找背景资料,选取陶渊明作品的精 学生参与教学.再对诗歌由浅入深进行具体分析,让学生充 华,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让学生们先“品诗文”。陶渊明热爱生 分理解其蕴含的积极意义,最后是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探 命、热爱大自然的精神境界在其作品中多有体现,如《饮酒》 究什么才是正确的人生观,如何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授课 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及《桃花源记》中:“芳草鲜 后学生领悟到陶氏的人生哲理:做人要有高尚的人格,要以 美,落英缤纷。”这些貌似简洁的词句把大自然的面貌生动 正确的人生态度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并执著地坚持自己的 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山水田园是如此优美,社会风气是如此 人生理想。 和谐。“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此处的 陶渊明不屑名利与贪欲,崇尚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归 文字表述充满神秘感.让学生紧紧跟谁着渔人前行探寻。又 园田居》中一句“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道出了作者对俗 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世名利的轻鄙.而“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更加强烈表达 遂与外人间隔。”一个句子就把隐世的原因交代得清清楚 了他对自由、快乐的向往。另一作品《归去来兮辞》则表明他 楚,语言简洁、凝练。“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与名利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归隐后,他安贫乐 读此句不禁令人感叹时光匆匆流逝。世易时移。 道,忘怀得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尽情地讴歌 接下来是让学生选出最喜爱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