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纤酶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docVIP

降纤酶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降纤酶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关键词】降纤酶;黄芪注射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发生率达10%~15%,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主要致残因素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常见的自觉症状为疼痛、麻木感和感觉障碍。目前的治疗方法疗效都不十分理想。为此,我们试用降纤酶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2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我院收治的有明确临床症状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42例。糖尿病诊断符合WHO的诊断标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 [1] 为:①皮肤感觉异常:自发性疼痛,双下肢麻木,末端袜套感;②走路不稳似脚踏棉花感或活动受限;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浅感觉减退;④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有神经传导障碍,神经传导速度50 m/s;⑤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 4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全部为Ⅱ型糖尿病作为治疗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44~77岁,平均(57±8.51)岁,病程9~31年,平均(6±8.1)年,临床表现为上、下肢自发性疼痛32例占76%,上、下肢麻木感38例占90%,下肢发冷感31例占74%,末端袜套感30例占71%,腱反射减弱35例占83%,浅感觉减退或过敏35例占83%,伴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4例占57%。 1.2 治疗方法 经糖尿病饮食、适量运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积极控制血糖。在此基础上,给予降纤酶5 U溶于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静脉滴注60 min以上,1次/d,或降纤酶10 U,隔日1次,同时给予黄芪注射液30 ml/d静脉滴注,14 d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不应用神经营养剂等药物。同期,选取2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常规糖尿病方案治疗。 1.3 疗效评价 1.3.1 自觉症状 按计分法评价,无症状:0分;自觉症状:非常明显10分。由患者根据自觉症状,治疗前后各记录一次。 1.3.2 神经系统体征 按计分法评价,正常:0分,明显异常:10分。由2名指定医师记录,2名医师同时检查,取其所记平均数字,治疗前后各记录一次。 1.3.3 治疗前后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仪进行正中神经、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检查。 1.4 统计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结果采用t检验。 2 结果 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计分比较及MNCV、SNCV变化详见表1。结果显示,治疗组降纤酶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后,患者主观症状、体征和MNCV、SNCV较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经过常规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情隐匿,发展缓慢,临床表现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影响睡眠。约2/3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和植物神经受累[2] 。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被认为可能与血管病变、多元醇通路代谢增强、脂质代谢障碍、非酶糖基化异常、自由基增多有关[3] 。微血管病变可能是造成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病理变化是有髓神经纤维的灶性丢失,此为神经缺血的特征性表现,故亦支持系因血管因素所致[3] 。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方面,目前无特效疗法,严格控制血糖可降低和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但治疗上仍需采取多种措施。 降纤酶是现代生物学化学纯化技术制得的高强度单一组分蛋白酶,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纤维酶原激活物(tPA)和降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L-1),使生成的纤维蛋白很快被清除,具有增强纤溶系统活性、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性功能,而对血液凝固因子(血小板数、血小板机能、出血时间)几乎不发生影响。黄芪可改善微循环,清除自由基[4],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神经元生长等作用[5] 。有研究表明,黄芪对神经生长因子NGF受体有明显的增强作用,故而通过受体的兴奋,NGF发挥保护神经元受损伤及营养支持作用。本文治疗42例显示,降纤酶联合黄芪注射液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其效果推测可能与上述综合性作用有关。治疗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显示其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刘嵋,张金辉.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现状.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6,1(12):37. 2 卢延生,卢春生,刘杰,等.降纤酶联合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临床军医杂志,2001,29(3):39-40. 3 左建国,乔丙勋,丁书振,等.654-2与弥可保联合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