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三峡水库一期水对长江泥沙的影响
i 研,究生学。泣论 文
j ,|
。| 鬻箩
三蝰z睦鏖=塑董丞
睾。≤
_j 怼拯迤渥泣堑髭堕 ≯警豢
一一 j
一
—j薯■ j
一。
i’:
,曩囊≥。≥蒙≯驰?缝冬:摹薹爹j
三峡水库一期蓄水对长江泥沙的影晌
摘要
2093年,三峡工程二期工程完成,并且在6月份一期蓄水,将三峡水库坝前水
位提升到135m(吴淞高程)。三峡工程引起的环境生态问题是国内外十分关心的问题,
而泥沙研究又是三峡工程的核心问题之一.泥沙问题不仅关系到三峡水库的正常运
行、水力发电和长江航运,还与长江三角洲的冲淤演化以及东海的沉积模式紧密相
关。另一方面,长江入海泥沙又与河口近海以及大陆架颗粒态地球化学物质组成密
切相关,从而影响到河口海岸和大陆架生态系统和环境。因此,研究三峡水库蓄水
对长江泥沙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实际价值和理论意义.
本文依托国家973项目“中国典型河口—近海陆海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0首
先统计分析了中国9条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松花江、钱塘江、海
河、辽河、闽江)入海水沙通量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引起河流入
海泥沙通量减少的一些原因。在此基础上,抓住三峡水库一期蓄水的有利时机,对
蓄水期间和初期的从长江上游到河口以及邻近海域的泥沙进行了比较及时、比较完
整的分析。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中国9条主要河流入海水沙通量变化(1953—2003)
按照近半个世纪以来河流入海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变化趋势,中国主要入海
河流有两种类型。入海输沙量呈减少趋势的河流包括:自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输沙
量开始减少的黄河、长江、辽河和淮河,以及分别自二十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以
来输沙量开始减少的海河和闽江;入海输沙量变化不大的河流包括:珠江,钱塘江
和松花江。另一方面,入海径流量呈减少趋势的河流包括:自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
入海径流量开始减少的黄河、淮河和辽河,以及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入海径流量开
始减少的海河;入海径流量变化不大的河流包括:长江、珠江、松花江、钱塘江和
闽江。
按照近半个世纪以来河流入海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相关性,中国主要入海河
流可以分成三种类型:高水沙相关型河流(R2;0.79~0.88):海河、黄河、辽河和
钱塘江;中水沙相关型河流(酽=O.59~O.67):淮河、珠江、松花江和闽江;低水
沙相关型河流(R2_0.17):长江.对于高水沙相关型河流,高(低)入海年径流量一般
伴随着高(低)入海年输沙量,反之亦然.
中国9条主要入海河流在1953年至2003年期间,虽然入海年总径流量变化不
降的趋势.有趣的是,统计表明,中国主要河流入海总输沙量与中国的人口、GDP呈
一定的负相关。河流引水引沙、河道采砂等人类活动,特别是大量河流大坝和水库
的修建,是中国河流入海总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在1953年至2003年期间,中
国9条主要河流入海年总输沙量有明显的三个阶段:高输沙量阶段(1953~1968),
●
tlYt。
沙约143.581×lOSms,如果按照干泥沙容重1.3t/m3计算,相当于186.66X
2.三峡水库泥沙淤积
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