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物体内氮素的含量和分布 - 湘潭生物机电学校
湘潭生物机电 复习上次课: 1、植物体的组成:①水分, 一般为70%~95%。幼嫩植株衰老植株。叶片茎秆种子。②干物质, 新鲜植株除去水分的部分就是干物质,其中有机质占植物干重的90%~95%,矿物质占5%~10%。 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1)不可缺少性。该元素对所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缺乏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对高等植物来说,即由种子萌发到再结出种子的过程。 (2)不能代替性。缺乏这种元素后,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而且其他任何一种化学元素均不能代替其作用,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消失。 (3)作用直接性。这种元素必须是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16种:C、H、O、N、P、K、Ca、Mg、S、Fe、B、Mn、Cu、Zn、Mo、Cl。后13种主要从土壤中获得,称之为土壤养分。 有些元素是部分高等植物生活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如Si、Co、Se等,我们称之为有益元素。 第一节 植物氮素营养 第二节 土壤氮素营养 第三节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第四节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学习要求 了解土壤氮素营养; 掌握作物体内氮的生理功能、氮的吸收与利用; 了解作物氮素营养失调的形态表现; 掌握常用化学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第一节 植物氮素营养 一、作物体内氮素含量与分布 1、含量: 植物体含氮量一般为0.3~5%。 豆科作物高于禾本科作物; 籽粒、叶片﹥茎杆、根系 生育前期叶片﹥生育后期的叶片; 氮素含量随代谢中心的转移而变化; 含氮量还受土壤供氮水平和施肥的影响; 氮在植物体中的运动性较强,在利用率在70 ~80%。 表3-1供氮状况对马铃薯伤流液中细胞分裂素的影响(Sattelmacher等,1978) 三、作物对氮的吸收利用 (一)吸收形态 ?大气中含氮(N2)80%。但除豆科植物外,一般植物不能吸收利用。豆科植物可以通过共生固氮,直接利用空气中的N2 ? 根系吸收的主要是NH4+和NO3-。 可溶性有机氮:氨基酸、酰胺等 (二)NH4+的吸收与同化 a-酮戊二酸 a-酮戊二酸 谷氨酸 NH4+ 草酰乙酸 NH3 天冬氨酸 H+ 谷氨酰胺 1、氨基化作用: 氨与酮酸形成相应的氨基酸 a-酮戊二酸+NH3 谷氨酸 2、转氨基作用: 一种酮酸接受的NH3转移给另一种酮酸形成相应的氨基酸 谷氨酸+草酰乙酸 a-酮戊二酸+天冬氨酸 早期的研究认为: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作用下,根系吸收的NH4+与a-酮戊二酸结合,形成谷氨酸是高等植物同化NH4+的主要途径。但经实验证明,上述生化反应是动物同化氨的重要途径。 高等植物同化氨的主要途径是由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催化的“谷酰胺-谷氨酸循环”来完成的。 3、酰胺化作用:作物体内氨积累时,吸收的氨与 氨基酸形成酰胺。 2 NH3 + 酰胺的形成可以: (1)解除游离NH3过多危害 (2)起氨的储存作用 4、合成蛋白质 AA 二肽 多肽 蛋白质 (三)NO3-的吸收与同化(P180) ? NO3-是逆电化学梯度吸收、耗能,是主动吸收。 ? 还原后方可利用: NO3- +NADPH NO2- +NADP (还原型辅酶I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