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仃洋潮流动力和湾口型态关系研究.docVIP

伶仃洋潮流动力和湾口型态关系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伶仃洋潮流动力和湾口型态关系研究

伶仃洋潮流动力与湾口型态关系研究 沈汉堃 陈丽棠 黄希敏 朱三华 摘要:伶仃洋的潮流动力特性,受径流与潮汐双重作用,本文通过水动力的数值模拟,探导不同湾口型态与伶仃洋水动力变化关系,研究成果可为伶仃洋河口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伶仃洋不同湾口型态模拟,还进一步说明珠江水利委员会上世经90制定的原治导线方案在维持伶仃洋潮流动力方面最为合理,更能发挥喇叭型态辐聚效应。 关键词: 潮流动力 数值模拟 伶仃洋 1序言 伶仃洋是广州古海湾残留的水域,是呈喇叭状的河口湾,北部湾头虎门口宽度不足4km,湾口东起九龙半岛,西至澳门,宽65km,湾口至湾头南北纵深60km,海域面积2100km2,其中内伶仃洋1041 km2。伶仃洋的潮汐属于不规则的半日潮混合潮型,潮差一般不足2m,最大仅3m多。水流运动呈往复流。伶仃洋西侧有蕉门、洪奇门和横门三条水道汇入,年均承接珠江流域径流量1742亿m3,占八大口门总泄量的53.4%,沙量3389万t,占八大口门总泄量的47.7%。 近100年来,内伶仃洋水下地形基本维持三滩两槽的格局,海区冲淤演变具有西滩外延,中滩扩展、东滩稳定和东、西两槽日渐缩窄的特点。但近20年来,蕉门、洪奇门及横门口门向外延伸较快,湾口型态变化较大,对伶仃洋水域潮流动力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数学模型探导不同的喇叭型态伶仃洋潮动力变化情况。 2伶仃洋岸线演变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伶仃洋的河势发展是以口门自然延伸为主的过程,而80年代以后,则是围垦工程活动为主引起的口门快速延伸, 20年左右内伶仃洋水域面积已减少了约22%,但无论是前者或后者,伶仃洋三滩两槽的大格局基本不变。 伶仃洋三滩二槽大格局是1901年以后才开始明显形成的。洪奇门出海水道,近百年来随着东北面万顷沙尾滩不断淤长亦向东南延伸,1883年—1916年的滩地沿东南延伸速度年均达100m。在1883年海图中,蕉门口外滩地还不甚发育。到20世纪前后,才陆续出现鸡抱沙浅滩、龙穴浅滩和弱沙浅滩等,并不断扩大。 从80年代中以来,人类滩涂资源开发工程活动较为剧烈。近20年来,蕉门口围垦总面积约为35 km2,蕉门形成一主一支的格局,蕉门延伸段长约12km,凫洲水道长约5km。万顷沙共围垦的面积约52 km2,蕉门延伸段的右岸线向东南延伸约17km,洪奇门水道左岸线向东南延伸约8km。横门岛以东及以南共围垦约29 km2,横门南槽西侧浅滩共围垦面积约47 km2,淇澳岛周边围垦面积约10 km2。伶仃洋东滩交椅湾和大铲湾开发成陆的面积共44.3 km2,岸线向外平移约2km,两湾之间的岸滩成陆面积为14 km2,占23%,岸线向外伸长平移约0.9km。 3伶仃洋水动力模型 珠江三角洲地区河网交错,入海口门多,水流受潮汐影响显著,在径流与潮汐的共同作用下,研究伶仃洋不同岸线对水文要素影响变化的规律,需要将河网和河口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河网一维水流模型采用半隐式有限元法,模型上边界到高要、石角、博罗、麒麟咀、老鸦岗、石咀,下边界至珠江三角洲八大口门站,大虎、南沙、冯马庙、横门、灯笼山、黄金、西炮台和黄冲站。二维水流模型是采用正交贴体坐标系,通过压力校正技术计算,模型上边界至黄埔、大盛、泗盛、三沙口、亭角、大陇滘、横门、灯笼山、黄金、横山、石咀,下边界东至伶仃洋东侧的香港半岛、西至黄茅海西侧的鹅头颈,南至外海-40m水深处,计算域内江心洲均按多连通域处理,河道内网格线沿河势延伸,边界网格线贴合边界。 一维水流计算非恒定基本方程及汊口连接如下: 式中A代表河道过水断面面积,Q代表断面流量,q代表均匀旁侧入流,Qc代表集中旁侧入流,δ为Diracδ,z代表水位,K代表流量模数,由谢才公式计算。 汊口流量连续方程:进出每一汊口必须与该汊口蓄水量的增减相平衡,即 式中,Ω,z分别代表汊口的蓄水量与水位,Ac代表汊口的蓄水面积(汇合区面积),Qi,z分别代表通过i河道断面进出该汊口的流量与汊口水位。 水位衔接方程:各汊口相连汊道的水位应相等,即 二维曲线坐标系下水流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如下: 式中:v为、方向上的流速,、、、为垂直面上应力。 式中:为紊动粘性系数,表达式为 数学模型地形采用1998年~2000年测地形图。一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通过1999年7月、2001年2月和1998年6月等水文组合连续多潮周期的率定与验证,潮位过程的相位计算与实测一致,潮位峰谷值的计算偏差在0.10m以内的单站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