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微电网采用坐标旋转的虚拟功率V/f下垂控制策略 A Coordinate Rotational Transformation Based Virtual Power Vf Droop Control Method for Low Voltage Microgrid.pdf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36卷 第 2期 电 力 系 统 自 动 化 Vo1.36 No.2
2012年 1月 25 日 Automation ofElectricPowerSystems Jan.25,2012
DOI:10.3969/j.issn.1000—1026.2012.02.009
低压微 电网采用坐标旋转的虚拟功率V/f下垂控制策略
周贤正,荣 飞,吕志鹏 ,罗 安,彭双剑
(湖南大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 院,湖南省长沙市 410082)
摘要 :针对低压微 电网线路与传统高压输 电线路 阻抗 比的不 同而引起的功率耦合 问题 ,提 出一种
采用坐标旋转的虚拟功率控制策略。该方法通过坐标旋转正交变换矩阵,实现 了功率的解耦控制,
对采用下垂控制特性的电压 /频率控制进行了改进 ,提 出了新的下垂限幅控制算法。此外专门设计
了低通滤波器,以有效降低谐波影响和增加控制精确性。考虑低压微 电网孤 网时负荷扰动和孤 网
至联 网运行状态的切换 ,仿真验证 了所提 出的低压微 电网控制器具有 良好 的适应能力。实验结果
表 明,该方法在低压微电网环境下能有效实现 负荷变化时不 同微电源间变化功率的共享,且频率和
幅值较为稳定、动 态效果好 、工程 实现 简单,提 高了系统功率分担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 :微 电网;微 电源 ;坐标旋转 ;下垂控制 ;低通滤波器
0 引言 实现 。
本文把逆变器输出的各种因素均考虑在综合线
微电网污染少、效率高、稳定性好且控制更加灵
路阻抗之中,通过采用坐标旋转 的虚拟功率控制策
活 ,能确保电网末梢的用户使用更为可靠、优质的电
略,实现了低压微电网下有功和无功功率的解耦 ,能
能 ,是坚强智能 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_1]。微 电网在
有效分担变化的负载需求 ,提高系统功率分担的精
实际运行 中首要解决 的技术 问题 就是运行控 制 问
确性和稳定性,同时为系统提供电压和频率支撑。
题。根据 即插 即用 (plugandplay)与对等 (peerto
peer)的控制思想和设计理念 ,每个微 电源仅根据接 1 采用坐标旋转 的虚拟功率 V/f下垂控制
入点的就地信息进行控制 ,无需通信环节 ,可 以降低 策略
系统控制成本和增加控制的可靠性 。应用这种控制
根据 IEEE1547--2003标准_6]:微 电源注入并
思想 ,微电源控制器的策略选择十分关键 ,目前一种
网系统连接点的直流电流分量不能大于额定输 出电
常见 的控制策略是下垂控制策略。它通过就地采集
流的 0.5 。因此通常需要加上 隔离变压器 ,它可
的电压源型逆变器 (VSI)输 出电压和 电流 ,计算出
以避免微 电源的直流分量进入配电网,还能起到滤
有功和无功功率 ,进而调整 VSI输 出的频率和 电压
除谐波和抑制微 电源 间环流的作用l7]。图 1所示
幅值 ,在系统负荷功率需求变化时将参与系统 电压
为微 电源传输线潮流图,把微 电源等效为受控 电压
和频率的调节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以振荡回路为电流源的非对称开断合成试验方法研究 Synthetic Testing Method Study of Asymmetrical Breaking Using Oscillation Circuit for Current Source.pdf
- 以支路为基元的封闭格式潮流算法 A Closed Format Power Flow Algorithm Based on Branch Models.pdf
- 以智能电网解决21世纪电力供应面临的挑战 Smart Grid the Solution to Challenges of Power Supply in the 21st Century.pdf
- 以智能光网络提升西北光传输网的安全可靠性 Reliability improvement in northwest power optical transmission network based on ASON technology.pdf
- 供电企业岗位薪酬一体化建设方案分析 Analysis on Establishment of Integration of Job Post and Salary in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mpany.pdf
- 传感技术在变压器在线监测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Sensor Technique to Transformer On-Line Monitoring.pdf
- 传动链模型参数对双馈风电机组暂态性能影响 Influence of models and parameters on transient performances of a wind turbine with DFIG.pdf
- 传感器失效不确定时滞系统指数稳定H∞可靠控制 Robust H∞ reliable control with exponential stabilization for uncertain delay systems against sensor failure.pdf
- 供电企业优质服务测评系统研究与应用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Service of Power Supply Enterprises.pdf
- 供电企业信息管理模型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odel for Power Supply Enterprises.pdf
- 倍流输出电流型输入ZVS全桥变流器新型磁集成方案 Magnetics Integration Scheme for Current Fed ZVS Full Bridge Converter With Current Doubler Rectifier.pdf
- 倍压两用单相电容分相异步电机的电磁设计 Electromagnetic design of a single-phase capacitor induction motor with double voltage.pdf
- 便携式工频电场测量装置的设计 Design of Portable Power Frequency Electric Field Measurement Device.pdf
- 低压压敏电阻的发展与标准化 Development and Standardization of Low Voltage Varistor.pdf
- 低压永磁直流电机的传导电磁干扰模型 Conducted EMI model for the low-voltage permanent magnet DC motor.pdf
- 便携式小型充电电池的发展 Development of the portable small-sized secondary batteries.pdf
- 低压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的实现 Achievement of Low-voltage Intelligent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Controller.pdf
- 侧风干扰工况电动汽车EPS反向助力控制及试验 Reverse assistance control and tests of electric vehicle EPS system under anti-wind interference condition.pdf
- 侧针对改善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雷电屏蔽的实验观测 Discharge Observation of Simulation Experiment on Increasing Lightning Shielding Efficiency of UHVAC Transmission Lines with Side Rod.pdf
- 储存后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研究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of lithium ion battery after storage.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