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判解研究与适用-名著.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民法判解研 究与适用 第 五 集 杨立新 著 中国检察出版社 法学研究与司法公正 (代序) 《民法判解研究与适用》第五集就要出版,责任编辑赵晓蓉同 志要我写一个序言。既然要写,只能有感而发,写一点感想了。 法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深化法学理论,推进国家法制进步和法 律的发展。在司法领域,法学研究的直接 目的,就是要保证国家法 律的正确实施,实现司法公正。 法学研究,包括对实体法的研究和程序法的研究。在很长的 一段时间里,很多人注重实体法适用的研究而不注重对程序法适 用的研究,以至于在司法实务中,重实体法轻程序法,形成了一种 轻视程序法的偏 向。这是完全不对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些年来,随着对程序法研究的深入以及司 法改革的深化,理论界和实务界中又出现了另一种现象,就是重程 序法的研究和适用而轻视实体法的研究与适用,甚至出现了 “只要 在程序法的适用 中没有错误,在实体法的适用 中存在一些问题并 不可怕”的说法,强调程序公正而忽视实体公正。这是一种错误的 论调。 程序法的研究和适用的目的决不会是为了程序而程序,而是 为正确适用实体法,为实现实体法适用上的公正提供保障。如果 片面强调程序法的正确适用而忽视实体法的正确适用,那么,正确 的诉讼规则对于严肃执法又有什么用呢?大家都知道的一个事实 就是,程序是实体的保障,程序公正是为了实体公正而必须的。没 有 实体 的公正而只 强调程序 的公正 ,其 结果必然是无法实现 司法 公正 。 程序法与实体法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它们的关系,就是形 式 与 内容 的关 系 。法律适用 的外在表现形 式是程序法,法律适用 的具体 内容则是 实体 法 。 同样 ,司法公正是 由程序公正和实体公 正构成的,程序公正是 司法公正的形式,实体公正则是 司法公正的 最终体现 。实现 司法公正,既要实现程序法适用的公正,更要实现 实体 法适用 的公正 。对 于这 两对 法 学 范畴 ,决不可强调一个方面 而 忽 视 另 外 一 个 方 面 ,尤 其 是 不 能忽视 实体 法及其正确适用 。 法 学研 究 同样如此 。程序 法 的研 究是 重要 的,实体法的研究 也是重要的,而且是更重要的方面。不能想象,法学研究只要研究 好 了程序 法及其适用 ,就 不要再研 究或者再深入研究实体法及其 适用 了。如果是 这样 ,就 会 陷入 法律 及其 法 学研究的形式主义泥 坑之 中,法律 进步和 司法公正就 会成 为一句 空话 。而片面强调程 序 公正而忽视 以至放 弃实体 公正 的论调 ,正是要带我们走进这个 泥坑 。我们作为研究 民商法及其理论的人,深知这个道理 ,毕其一 身的精力,所做的也就是为 了实现这样的 目的,因而,不能容忍忽 视 实体 法研 究和适用 的言论谬 种流 传 , 当然也不能容忍忽视程序 法研 究和适用 的言论谬 种流 传 。相信 我们 的努力,会得到读者的 赞 同,同时,也会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期望我对 民法判例和 司法 解释 的学理研究,能够为实现 司法公正,起到一些理论建设上的作 用 。 作 者 2000年 岁末 于北京 西郊 朗静 斋 目 录 法 学研究与司法公正 (代序 )………………………………… (1) 第 一 编 民 法 分 则 问 题 研 究 中国合 同责任研 究 …………………………………………… (3) 上篇 中国合 同责任概述 ………………………………… (3) 一 、关于 中国合 同责任 的范 围…………………………… (3) 二 、关于 中国合 同责任 的归责原则 ……………………… (9) 三 、关于合 同责任 的构成 ………………………………… (16) 四、关于合 同责任方 式及其适用………………………… (21) 下篇 各种合 同责任 的界 限及其基本含义…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