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文言文中的第一人称
(一)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予”、“余”、“朕”。都可以作主语、定语和宾语。
1、我:用于第一人称,译作“我”、“我们”
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列子·汤问·两小儿辩日》)
2、吾:可译作“我”、“我们”
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论语·为政》)注:中古以前,‘吾’一般只能在否定句里作前置宾语 ,肯定句里一般用‘我’作宾语 / 中古时期“吾‘可作动词和介词的后置宾语。
3、予:可译作“我”、“我的”
例: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范仲淹《岳阳楼记》)
4、余:可译作“我”
例:余闻之也久。(王安石《伤仲永》);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袁宏道《西湖游记二则》)
5、朕:用于第一人称,我、我的。(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例: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离骚》)
(二)、谦称代替第一人称,主要有“愚”、“臣”、“仆”、“鄙人”、“不才”、“某”、“小人”(一般人自称),“寡人”、“不谷”、“孤”(君主自称),“妾”(女子自称)。但谦称是名词,而不是代词。
1、愚:可译作“我”
例: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2、臣:可译作“我”
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
3、仆:可译作“我”
例: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刘义庆《世说新语》)
4、鄙人:可译作“我”
例:且鄙人虽愚,独不知狼乎?(马中锡《中山狼传》)
5、不才:可译作“我”
例:至以上下相争,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宋臣《报刘一太书》)
6、某:可译作“我”
例: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相助上以抗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7、小人:古时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或平辈自称的谦辞,亦称“小可”、“小子”
例:小人实不才。(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8、寡人:诸侯王的谦称,可译作“我”
例:桓侯曰:“寡人无疾。”(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唐睢不辱使命》)
9、: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可译作“我”
例: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丘明《左传·僖公四年》)
10、孤:古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可译作“我”
例: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认为大有所益。”(司马光《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11、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可译作“我”
例: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范晔《后汉书·乐羊子妻》)
(二)、文言文中第二人称
一、第二人称代词,主要有“汝”、“女”、“尔”、“若”、“而”、“乃”。
1、汝:可译作“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2、女:用法同“汝”,可译作“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尔:可译作“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4、若:可译作“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5、而:古同“尔”,可译作“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6、乃:可译作“你”、“你的”。
例:谁谓乃公勇者?(《史记·淮南衡山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注:女(汝)、尔、若可以作主语、定语、宾语。而、乃很少作主语,不能作宾语,一般只作定语。
7、君:
8、子:在古代专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相对而言,称“君”比较宽泛。
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9、乃:可译作“你”、“你的”。
例:
10、乃:可译作“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