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铜器基础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商周銅器基礎研究 課程大綱 陳芳妹2009.09 第一講 導論(一講) 第二講 研究史的回顧:課題與方法(二講) 第三講 鑄造技術與藝術(二講) 第四講 商周銅器年代學(一講) 第五講 形制:定名、功能與發展(二講) 第六講 紋飾:定名、意涵與發展(二講) 第七講 銘文:工藝、風格與斷代(一講) 第八講 時代風格與區域現象(三講) 第九講 性別研究的新線索(一講) 第十講 宋代以後的復古現象(一講) 第十一講 學期報告與討論(一講) 基本書目 第一講 導論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考古學?夏商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考古學?兩周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中國青銅器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青銅器全集(1-16)》(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2005)。 朱鳳瀚,《古代中國青銅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5)。 羅森(Jessica Rawson),〈古代中國的青銅禮器—來自商代與西周時期的墓葬與窖藏的例證〉,《中國古代的藝術與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頁69-91。 Robert Bagley, Max Loehr and the Study of Chinese Bronzes: Style and Classification in the History of Art. Cornell East Asia Program,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8. 第二講 研究史的回顧:課題與方法 容庚、張維持,《殷周青銅器通論》(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年)。 郭寶鈞,《商周青銅器群綜合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 K. C. Chang, Art, Myth, and Ritual: The Path to Political Authority in Ancient China.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and London, 1983. 陳芳妹,〈藝術史學與考古學的交會——殷商青銅器藝術史研究方法的省思〉,《學術史與方法學的省思: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七十週年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0),頁181-248。 陳芳妹,〈商周青銅容器研究的課題與方法〉,《民國以來國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中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組,1992),頁959-990。 R. Bagley, Shang Ritual Bronzes in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s. Washington: Aurhur M. Sackler Foundation, 1987. Jessica Rawson, Western Zhou Ritual Bronzes form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羅森(Jessica Rawson),《中國古代的藝術與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Jenny F. So, Eastern Zhou Ritual Bronzes form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5. Lothar von Falkenhausen, Chinese Society in the Age of Confucius (1000-250 BC): The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Los Angeles: Cotsen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Press, 2006. 第三講 鑄造技術與藝術表現 陳芳妹,〈「商代多元青銅藝術系統」研究的新線索——藝術、技術、用銅概念與用器行為〉,《故宮學術季刊》23卷第2期(2005),頁21-82。 安志敏,〈中國早期銅器的幾個問題〉,《考古學報》1981年第3期。 華覺明,《中國古代金屬技術——銅和鐵造就的文明》(鄭州:大象出版社,1999)。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編,《侯馬陶範藝術》(普林斯敦:普林斯敦大學出版社,1996)。 蘇榮譽、華覺明、李克敏、盧本珊,《中國上古金屬技術》(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蘇榮譽、胡智生、盧連成、陳玉雲、陳依慰,〈〔弓魚〕國墓地青銅器鑄造工藝考察和金屬器物檢測〉,收入盧連成、胡智生,《寶雞〔弓魚〕國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頁530-638。 張劍,〈從考古發現談西周封邑成周的鑄銅和制陶手工業〉,收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