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昏侯墓出土奏牍小考
首发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多枚奏牍,均为海昏侯国向朝廷上奏的官文书,即公文。现已公布三块,均为墨写隶书,文字端正工整。现附图片及释文,图片均出自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写的《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释文为笔者据图片释读。
1.奏牍的描述
图一、图二虽有文字残损,但整体形制保存较好,应属较为完整的奏牍;图三残损较重,但保留了准确的时间信息,明确记录了日期“元康四年六月辛未”。笔者据《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查得元康四年六月为丁巳朔,辛未为当月十五日。
《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海昏侯臣贺昧死再拜皇帝陛下’等文字,属奏牍类,是墓主人上奏皇帝、皇太后的奏章副本”,图三旁的注解为“奏牍。‘元康四年六月’等文字”。
2.“副本”的问题
《五色炫曜》
《汉书》明确记载了汉代上行官文书的副本制度“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五色炫曜》所说“奏章副本”,指的就当是“署其一曰副”的“副封(本)”。依据《汉书》记载的汉代副本制度,副本当与正本一起,上奏朝廷,只是功能有所区别:副本尚书先开阅;皇帝
但副本制度在汉宣帝时既已废止。《汉书·魏相传》载,汉宣帝时霍氏家族“领尚书事”,主管文书的上传下达,因而得以蒙蔽皇帝,魏相建议汉宣帝“去副封以防雍蔽”,取消副本制度,“宣帝善之……皆从其议”。
史书虽未明载宣帝取消副本制度的时间,但不会晚于霍家败亡的的地节四年(前66年)。刘贺家族在元康四年(前62年)的上书应该“去副封”,仅书写正本,不抄录副本,只有正本一个孤本。因此,海昏侯墓中出土写有“元康四年”、“元康四年六月辛未”的奏牍,或为官文书的正本,而非《五色炫曜》
李均明先生在《简牍文书学》中提到“正本的特点是体制与内容完备、字体工整。”海昏侯墓出土奏牍有明确的抬头制度(“主太后”之“主”字抬头)与严谨的格式用语(《独断》“章者,需头称稽首上书汉承秦法,群臣上书皆言昩死言、“非朝臣曰稽首再拜
现已出土的汉代官文书,如《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与内蒙古自治区甲渠候官遗址《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
图四 《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
另外,副本在行文过程中,有时也需要写明版本状况。如《居延新简》EPT59·578“侯尉上书副,就清楚写明了此“上书”为“副(本)”,这也是海昏侯墓出土奏牍上所未见到的。
由此,笔者认为,海昏侯墓出土奏牍应是海昏侯家族向朝廷上奏的官文书正本(原本)。
那么,海昏侯家族向朝廷上奏的官文书正本为何会出现在海昏侯墓中?关于此问题,笔者认为,海昏侯墓中的奏牍,应是朝廷官员放置的。《汉书·景帝纪》载“列侯薨,遣太中大夫吊祠,视丧事,因立嗣太中大夫。这也就能解释,为何进奏者为海昏侯夫人“妾待”的奏牍不在“妾待”本人的墓中,而出现在了海昏侯刘贺的墓中。
3.小结
海昏侯墓出土奏牍或是迄今所见等级最高的汉代公文原本,为废帝海昏侯刘贺家族进奏给汉宣帝与上官太后的上行官文书正本。目前所见汉代官文书,如武威出土的《王杖诏书令》、玉门关出土的《武帝遗诏》等,多系转抄,而非官文书的正本(原本)。笔者所知等级较高的汉代官文书正本为定州八角廊汉墓出土的“写有确切时间的萧望之等人的奏议”,但该资料一直未见公布。海昏侯墓出土奏牍是仅见的汉代高等级公文原本,对古代公文研究具有重大价值。
《王杖诏书令》等汉代官文书多以简的形制为主,而海昏侯墓出土奏牍以单块木牍独立成册、多行书写,这一形制较为少见,丰富了我们对汉代公文书写载体的认识。
“萧望之等人的奏议”陪葬于墓主疑为中山怀王刘修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
鏈接:/Web/Show/2994
收稿日期:2017年3月23日 發佈日期:2017年3月23日 頁碼:7/7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191~193页,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
马建华《河西简牍》,第17页,重庆出版社,2003年。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居延新简》,第44页,中华书局,1994年。
马建华《河西简牍》,第17页,重庆出版社,2003年。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居延新简》,第173页,中华书局,1994年。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州汉墓竹简整理小组文物出版社,1997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