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调歌头》说课稿
青冈县第五中学 王丽梅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古朴的《诗经》到浪漫的《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苏轼的《水调歌头》。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是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所作。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像,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把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升华到探索人生哲理的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是千百年来传诵不绝的优秀诗篇。
(二)教材处理及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本课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 能有感情的朗读诗词,疏通大意。
2. 理解苏轼因政治失意、手足分离而心情抑郁惆怅,最终心胸开阔豁达的心理变化过程。
3. 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感悟诗词创设的完美意境。
其中联系苏轼的生平经历,品味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意味,理解苏轼的旷达心胸为教学重点;理解词中所表达的作者想回朝廷而又心怀恐惧的矛盾思想是教学难点。
二、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学的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必不可少,学生在以前曾学过《浣溪沙》、等词,可在此基础上拓展对《水调歌头》的讲解。学生群体中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班集体有不同的个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拟抓诵读这一中心,组织不同的课堂活动以达到教学目的。
(二)学法指导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依据“三有利”原则,我在上此课时指导学生用以下方法学习:
朗读法——积极读书。
②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③ 自主探究法——学习实践,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说教法:
关于教法,有一句话对我的启发很大:“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如果读书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中学生,而书的作者是民族与世界、人类的大师、巨匠,那么,这样的读书实际上是一个文化传递、精神传递的过程,要能形成作者—编者—教师—学生四者之间对话交流的互动关系。”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兴趣领会、认同作者的情感和编者的意图。据此,我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的提供感性领悟的氛围;指导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并采用情境法、诵读法、讨论法等来激活学生的思想,开拓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对文本的探究。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由月亮与文学的关系说起,在教师的娓娓道来中,引入新课。这样的导入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让课堂一开始就有了浓厚的文学氛围。
第二环节:文学常识
引导学生回顾关于苏轼的知识,出示苏轼的一些经典语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介绍写作背景,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准备。
第三环节:欣赏诵读
1. 倾听作品 ,进入情境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播放优美的配乐朗读,对于学生读准字音进入情境非常有效。
2. 反复诵读,走入文本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叶圣陶说过:“美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想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品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通过层层推进的朗读吟诵的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在吟读中入情入境入心。
第四环节:品读诗文
通过对小序和上下阙内容的剖析,理解词中所表达的作者想回朝廷而又心怀恐惧的矛盾思想,感受苏轼的旷达心胸。上述活动是让学生们合作探讨进行的,通过这个环节,就理解了诗的艺术特征和诗人的感情、胸襟。
第五环节:联想积累
引导学生收集咏月名句,并作以赏析。这一环节意在使学生能在学习新知识中联系旧知识,达到对比理解,融会贯通的效果。
最后师生随音乐共同吟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在美的享受中结束此课。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