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元体系
p-T相图对于讨论一元体系非常适用。一元指一种元素或化合物,举例来说,如:Fe 、
MgO或水。只要系统中只存在一种组分,系统就可以充分地用温度(T )和压力(p )二个变
量来描述。
在二元体系中,需要另外一个变量,就是成分。二元体系可以用三维度的温度、压力、
成分相图来描述。然而,三维相图处理非常起来复杂并不实用,且大多数材料在恒压状态下
应用,因此先来讨论恒压二元(T-c )相图。另外,我们会解释如何将一元(p-T )相图和恒
压二元温度-成分相图组合起来构建三维二元体系压力-温度-成分相图。
温度-成分相图
二元恒压温度-成分相图被称为二元相图或二元平衡图。温度作为纵坐标,成分作为横
坐标。在AB体系中,成分通常用B组分的摩尔分数xB表示,或者B 的重量百分比w/o B 。B 的
摩尔分数为B 的摩尔数除以A 的摩尔数与B 的摩尔数之和。B 的重量百分比相对于100的产物,
等于B 的重量除以A 、B重量之和。成分不需要标明A 的量,因为A和B 的摩尔分数之和为1,A
与B 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对于纯A ,x 和w/o B均为0 ;对于纯B,x 和w/o B则分别为1和
B B
100。
典型的二元相图(如图1)表示出了恒压条件下在任何可能的温度和成分达到平衡时系统
中存在的相。在低温下,相图上仅存在固相(表示为S )。纯A在温度为TfA 时熔化,纯B则在
温度为TfB 时熔化。成分介于纯A(xB=0)和纯B(xB=1)之间的合金以集合体存在直到达到固相线
温度。固相线在相图上是用靠下的从点TfA延伸到点TfB 的曲线表示的。低于固相线温度仅存在
固相,但是高于固相线,平衡时存在一个二相区(L+S),其中有液相和固相。对于所有AB系
合金,液固二相区从固相线向上延伸到一个有限的温度范围,纯A和纯B ,延伸的温度范围减
小为零。根据一元压力-温度(p-T )相图在任何特殊的压力下,只有一个温度下液相和固相
平衡共存。
图1二元相图
二元相图为恒压下温度-成分图。在这种情况下,固、液、气态的聚聚体均可出现,每
一种聚集体只有一种相的存在。在低温,任何成分的材料为固体,在较高温度,会出现二相
液固区,在极高的温度下,出现全气相区。
上述的液固区的边界线为液相线。高于此温度,任何该系统的合金以液相存在,一直到
温度增加到气化开始。纯A和纯B分别在温度为TvA和TvB完全变为气态,因为对于恒压下纯
相的液相和气相平衡在固定的温度下。中间成分的合金不能在任何一个温度下全部气化,但
是可以在一个有限的温度范围内完成。这种情况通过液气区(L + V)表示在图1上。高于此温度
时,仅有气相存在。
冶金学家和材料科学家经常涉及到液相和固相,很少碰到气相,并且确定气体相图难度
大,所以多数二元相图没有延伸到更高的温度,而仅到达全液相区。
两相区的冷却过程
中间的合金固化和熔化均可用放大的二元相区(图2 )来描述。
一个成分为x 的合金,处于温度为T 处,呈液态,如果冷却,在温度达到点2 的液相线前
o 1
一直为液相。在温度为T2 时,第一粒固相开始出现。这种固体不像母液具有相同的成分,最
初在温度T2形成的固体成分可以通过构建从点2到点2` 的等温线获得。这条等温线称为结线。
在特定的温度平衡时,固相和液相的成分分别为结线与固相线和液相线的交点对应的成分。
这样,在温度T 下,固相的成分为x ,液相的成分为x (此时x =x )。
2 2 2 2 o
如果进一步冷却到T ,液体组成沿着液相线向左移动到x ,固体的组成沿着固相线向左
3 3
移动到x ,因为在T 有唯一的液相和固相组成能与另外的x 和x 分别相平衡。
3 3 3 3
尽管液体和固体的组成与合金的组成不同,但是总的合金(液体和固体一起)保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石油物探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海洋环境科学.PDF
- 中国第六次北极科考队地球物理考察作业顺利完成-极地之门.PDF
- 中国第四纪孢粉数据库(CPD ) 和生物群区(Biome 6000) Ξ.PDF
- 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与波动的研究 -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PDF
- 中国经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分析.PDF
- 中国膜科学研究的过去现状与未来――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分析.DOC
- 中国西部100万数字地貌信息文档-寒区旱区科学数据中心.PDF
-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技术方案.DOC
- 中国西部复杂地区地震资料处理-物探与化探.PDF
- 中国西部现代风化过程与碳循环研究-中国西部大陆剥蚀风化与青藏.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