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密度与国际体系的演变-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PDF

交往密度与国际体系的演变-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政治研究  2006 年 第 1 期 交往密度与国际体系的演变 ———约翰 ·鲁杰建构主义思想述评 朱杰进  黄  超 内容提要  约翰 ·鲁杰大量借鉴涂尔干的社会事实理论和吉登斯的 结构化理论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探讨了国际体系演变这一国际关系研究 中的传统问题 。国际体系结构具有二元性 ,既制约行为体 ,又由行为体所 创造和再造 。包括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在内的新功利主义 国际关系理论主要关注的是国际体系结构对行为体的制约 ,忽视了行为 体建构和重新建构国际体系的能动作用 。鲁杰以从中世纪封建国家体系 到现代领土国家体系演变的细致分析 ,阐述了自己的体系演变理论 : 国际 体系中行为体交往密度的变化 ,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改变了国际体 系的单位分异原则 ,单位分异原则的变化导致国际体系的变化 。 关键词  交往密度  单位分异原则  国际体系演变  约翰 ·鲁杰 导论 : 问题与方法 约瑟夫 ·奈指出 ,“在世界上并非一直都存在着由独立国家组成的体系 ,从古 至今 , 世界政治有三种基本形式 : 世界帝国体系 、封建国家体系和领土 国家体 ① 系” ,奈教授区分了这三种体系 ,遗憾的是未能进一步阐释三种体系之间是如何 演变的。关于国际体系的演变 ,一直就存在着广泛的争议 。“国际体系会不会演 变 ? 如何演变 ?”很多学者都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 ( ) ( 鲁杰 J ohn Ruggie 把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统称为新功利主义 neo ( ) 朱杰进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 2004 级博士生 邮编 : 100037 ;黄超 ,湘潭大学国际政治系 2003 ( ) 级硕士研究生 邮编 :4 11105 。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秦亚青教授 、朱立群教授的指导和帮助 ,特此致谢 。 ① 〔美〕约瑟夫 ·奈 : 《理解国际冲突》,张小明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 ,第 3 —4 页 。 144 国际政治研究  2006 年 第 1 期 utilit ariani sm) ,认为它们只探讨了体系中的限制性规则 ,而忽视了构成性规则 , ① 从而把体系假定为已经存在的固有事物 ,而不去探讨它们的起源 ,更不用说演变 了。“只要把牛顿力学中关于力的概念换成国家利益的概念 ,牛顿力学便成了新功 利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因为牛顿力学并没有解释什么力量存在于世界之中 ,只是解 ② 释了某种力量存在的条件下 ,力量之间的作用即运动是如何产生的”。 沃尔兹借 鉴微观市场经济学创建了自己精致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 ,他反对传统的从单位层 次探讨国家行为的还原主义理论 ,认为“国际政治理论”应该是体系层次的 ,具体来 说 ,包括体系的秩序原则 、单位特征和权力分配 ,其中秩序原则和单位特征几乎可 以被视为常量 ,发生变化只会是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或体系的权力结构 ,所以现实 主义者探讨的体系演变基本是体系格局的变化 ,即两极 、单极 、多极之间的循环 ,而 这实际上并不能算做体系本身的变化 , 只能算是体系中行为体力量对比的变化 , ③ “现实主义只有体系循环的逻辑 ,没有体系演变的逻辑”。 哈斯探讨了欧洲一体 化进程中国家行为体的政治忠诚 、政治期望由国家向超国家的转移 ,但这实际上只 是形成了更高一级与国家类似的行为体 ,而不能算做国际体系的演变 。沃勒斯坦 在世界体系论中涉及了国际体系演变的问题 ,但他把国际体系演变视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