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的细胞毒理研究进展Δ-中国药房.PDF

槟榔的细胞毒理研究进展Δ-中国药房.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槟榔的细胞毒理研究进展Δ 1,2* 1 1 1# 古桂花 ,胡 虹 ,曾 薇 ,袁劲松 (1.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广东深圳 518036;2.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 汕 头 515041) 中图分类号 R9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13)19-1814-05 DOI 10.6039/j.issn. 1001-0408.2013.19.31 摘 要 目的:为槟榔食用、药用安全剂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槟榔所含化学成分对口 腔细胞、生殖细胞、肝细胞、免疫细胞及其他组织细胞产生的毒性以及可能的致毒机制进行综述。结果:咀嚼槟榔可导致口腔黏膜 下纤维性变,可诱发口腔角化细胞炎症;槟榔碱对人和其他动物的生殖系统均有细胞毒性作用;咀嚼槟榔可增加患肝硬化和肝细 胞癌的风险,可降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且与男性慢性肾脏疾病、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等有关。结论: 国内对槟榔的细胞毒性研究不够深入,且发挥毒性的化学成分不够明确,今后应加强槟榔化学成分对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 关键词 槟榔;细胞毒性;机制 槟榔(Areca catechu )是棕榈科(palmae )植物槟榔Areca 其中生物碱为主要药用及毒性成分,含量约为0.3%~0.7%, catechu L. 的干燥成熟种子,是中国四大南药之一。槟榔原产 包括槟榔碱(arecoline )、槟榔次碱(arecaidine )、去甲基槟榔次 于马来西亚,现在主要分布在中非和东南亚,我国主产于海南 碱(guvacine )、去甲基槟榔碱(guvacoline )等。嚼食槟榔能使 省、台湾省和云南省河口县及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间。槟榔是 人产生轻微的欣快感和兴奋性,长期嚼食还有一定的成瘾 世界上第四位广泛使用的嗜好品,其消费量仅次于烟草、酒精 性。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发现,长期或大量嚼食槟榔 和咖啡因。作为一味传统的中药,槟榔具有健胃消食、行气利 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系统性的毒性反应。本文就槟榔的细胞毒 水、杀虫泻下、利湿除疸的功效。 理研究作一综述。 槟榔中主要含有多糖、油脂、多酚类及生物碱类化合物。 1 口腔细胞毒性 [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 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6,8(4):1. [ 7] 邱红鑫,黄庆德,陈丹,等.生物色谱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 [16] 闵春艳,李晓东,樊宏伟,等.茵陈蒿汤合煎与分煎的成分 用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1):144. 比较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2):53. [ 8] 吴祥瑞,洪敏,华永庆,等.茵陈蒿汤与肝细胞结合成分保 [17] 闫广利,王喜军,吕海涛,等.茵陈蒿汤不同配伍情况下主 肝作用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5):11. 要有效成分的溶出率研究[J]. 中医药信息,2008,25(3): [ 9] 丁金龙,郭姣,朴胜华.血清药物化学及其在功能性食品 29. 研发中应用展望[J].现代食品科技,2008,2(6):613. [18] 王喜军,孙文军,孙晖,等.茵陈蒿汤不同配伍变化对大鼠 [10] 王喜军.基于药物代谢组学的中药及方剂中组分间协同 血中移形成分的影响[J]. 中国天然药物,2008,6(1):43. 增效作用[J]. 中国天然药物,2009,7(2):90. [19] Lv H ,Sun H ,Sun W ,et al.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of a [11] Wang X ,Sun W ,Sun H ,et a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