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LAE指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具体取值见03G101-1第34页
整理的的钢筋下料及算量
LAE焊接时平法制图的钢筋工程下料及算量:
一、梁(不完整,待以后补充完整):
1. 焊接按绑扎计算长度,预算时不另行计算焊接费用,机械连接费用由双方协议确定。
2. φ>12时,8米一个搭接,φ≤12时,12米一个搭接。
3. 梁端加密区(级)长度=1.5hb 。 hb——梁高
4. 绑扎搭接区内箍筋应加密,机械连接没有箍筋加密要求。
5. 定额计算时只分φ10以内和φ10以外两类计费。
6.根据最新的03G101图集规定,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和第二皮均按1/3较大跨长度值取用(原图集中规定为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按1/3较大跨长度值,第二皮均按1/4较大跨长度值取用).
二、板:
板筋主要有:
1) 受力筋(单向、双向、单层、双层);
2) 支座负筋;
3) 分布筋;
4) 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
5) 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1. 受力筋:
底筋长度L=净长+左支座max {b/2、5d}+右支座max {b/2、5d}+两端弯钩(如果是级钢筋);
面筋长度L=净长+2 la(两端均为端支座)
b——支座宽,d——钢筋直径。
根数=(净长-扣减值)/布筋间距+1
2.支座负筋及分布筋:
负筋长度=设计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有3种计算方法:
1)和负筋搭接计算(采用150搭接长度或250最小锚固长度和300最小搭接长度,任取一种);
2)按轴线长度计算;
3)按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计算。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但首选第一种方法。
3. 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及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附加钢筋长度=设计标示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
(注:角部放射筋长度有时长度是从角部向两边逐步递减的)
支撑钢筋是为了保证双层筋的上层钢筋位置的措施钢筋(码凳),一般情况下是每间距1米布置一根,规格为比板筋大一个规格,长度为该跨净跨长度,支撑腿长度为板厚减保护层的两倍腿间距为1米。
三、基础梁钢筋:
一)主筋长度计算方法同框架梁,只是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颠倒了。
a=1.2la+hb+0.5hc
hb——基础主梁截面高度;
hc——延基础梁跨度方向的截面宽度;
第一排,第二排均lo/3,多于两排钢筋时设计要注明尺寸,l1、l2取较大值。
二)箍筋:
四肢箍(大箍套小箍):
1) 大箍下料长度计算方法:
(2H+2B)-8bhc+4d+4×弯折调整值+2×11.9d(下料)
(2H+2B)-8bhc+8d+2×11.9d(预算)
2) 小箍的钢筋长度计算方法:
其一:
L(钢筋长度)=[(B-2bhc-D)/3+D]×2+(H-2bhc)×2+2×11.9d+4d+4×弯折调整值(下料)
L(钢筋长度)=[(B-2bhc-D)/3+D]×2+(H-2bhc)×2+2×11.9d+8d(预算)
其二:
L(钢筋长度)=[(B-2bhc-D)/4×2+D]×2+(H-2bhc)×2+2×11.9d+4d+4×弯折调整值(下料)
L(钢筋长度)=[(B-2bhc-D)/ 4×2+D]×2+(H-2bhc)×2+2×11.9d+8d(预算)
其三:
L(钢筋长度)=[(B-2bhc-D)/5+D]×2+(H-2bhc)×2+2×11.9d+4d+4×弯折调整值(下料)
L(钢筋长度)=[(B-2bhc-D)/ 5+D]×2+(H-2bhc)×2+2×11.9d+8d(预算)
说明:1. D——纵筋直径;d——箍筋直径;bhc——保护层;
B——梁宽; H——梁高。
2.箍筋弯钩(135度):抗震取11.9d,非抗震取6.9d(一级钢筋)
弯钩长度计算公式(弯弧半径r取1.25d):
(1.25+0.5) d×135×(π/180)-(1.25+1)d+平直段长度(抗震取10d或75mm的较大值,非抗震取5d)
≈1.9d+平直段长度(即11.9d或6.9d)
3.弯折调整值(90度)的计算公式(弯弧半径r取1.25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真空辅助压浆技术在公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工程中应用.pdf
- 齐次Neumann边界条件非线性抛物方程解爆破时间下界.pdf
- 钢筋试验性能1.ppt
- 北电考研 2017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教育考研参考书考试科目 重点范围 复习资料和规划.pdf
- 气垫橡皮布正确使用.pdf
- 常用钢的牌号、成分、热处理、性能和用途.pdf
- 结构机理学10特种结构1.pdf
- 大长腿不是梦?让你拥有细长美脚紧身裤入浴法.pdf
- 同济大学考研机械设计08年度真题.pdf
- 第四节 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性能.ppt
- 2025北京高三二模物理汇编:力学实验.docx
- 2025北京初三(上)期末道德与法治汇编:富强与创新章节综合(非选择题).docx
- 2025北京高一(上)期末政治汇编:坚持“两个毫不动摇”.docx
- 2025北京初三(上)期末道德与法治汇编:民主与法治章节综合(非选择题)2.docx
- 2025北京初三(上)期末道德与法治汇编:建设美丽中国.docx
- 2025北京高一(上)期末英语汇编:阅读理解B篇.docx
- 2025北京高三二模英语汇编:写作.docx
- 2025北京高三二模地理汇编: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docx
- 2025北京初三(上)期末英语汇编:完形填空.docx
- 2025北京初三(上)期末英语汇编:材料作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