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结构网上问答朱炳寅.pdf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1、关于荷载规范的网上问答 1.1、汽车荷载的楼面等效均布荷载计算 问:需要计算楼面上汽车荷载,汽车载重 10 吨,怎么求楼面等效均布荷载? 答:计算后轴轮压,考虑动力系数,按荷载规范计算。具体做法见《图解手册》第 9~14 页。 1.2、关于悬挂荷载 问:悬挂荷载按恒载还是活载考虑?如何考虑不利布置? 1、我们设计的医药轻钢厂房,屋面有空调管道、电缆桥架、给排水管道以及吊顶等一些悬 挂荷载,其中空调管道所占的荷载比重较大。不知道大家是如何处理这些悬挂荷载的?钢结 构设计手册以及轻型屋面钢屋架图集都是按照满布恒载考虑的,但实际却存在可能这样的不 利情况:厂家有可能一跨全部预留,另一跨全部做悬挂。这样一来按是否应该按活载输入并 考虑不利布置呢?我们用的是 STS,如果把活荷不利布置的开关打开,计算结果相差是比较 大的。与我们配合的轻钢厂家用的是 3d3s,他们称 3d3s 不考虑活载不利布置,不知道是否 真的是这样? 2、对于悬挂荷载的取值,我们自己也有争议。我们给轻钢厂家提供的悬挂荷载是每平米 150 公斤,我们自己也觉得偏大,但是考虑方案阶段用于估算基础还是可以接受的。不知道大家 计算钢架时是如何处理空调管道荷载的?一般取值多少?我自己的意见是根据一般情况将 悬挂荷载按均布活荷载输入,考虑不利布置,局部悬挂较重的时候,在实际位置按活载单独 输入集中力,这个集中力就不用考虑不利布置了,毕竟较重的悬挂管道将来移动的可能性是 很小的。 3、此外,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的时候,如果活载里面包括雪荷载,那么雪荷载将一同参与 不利布置,觉得有些偏于保守,出现半跨雪荷极值的可能应该是相当小吧?觉得程序应该增 加一种工况,将雪荷载拿出来,不参与不利布置,即便参与也应该考虑折减,但没有理论依 据。觉得程序设置的这个活荷不利布置的开关有些粗糙,应该单独考虑雪荷不均匀分布的不 利组合。 答:上述问题涉及工艺特殊情况,荷载数值应由相关工艺提供,对于是否考虑活荷载不利组 合,这要看荷载不利组合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换言之,有些荷载被定义为活荷载,其实它 不十分活,如上面提到的吊挂荷载,一旦其安装结束,其荷载基本不变,或者说它的自重不 变,所变化的可能就是其运行需要的那部分重量,如给排水管道里的水的重量等,这部分随 运行而有可能变化的重量,才真正称为活荷载,对吊挂荷载中大量的无活动可能的荷载应加 以区分,主要看真正活的部分所占的比例,若比例很小,则可不考虑活荷载的不利组合,同 时工程经验应重视,多听听专业人员的意见,多了解工艺流程对结构设计大有好处。 雪荷载参与活荷载组合是没有疑义的,雪荷载对结构的影响与结构体系密切相关,半跨雪荷 载、布袋效应等对轻型结构、非刚性屋面结构等的影响很大,不可大意。 1.3、关于荷载组合问题 问:检修吊车荷载与工作平台检修活载组合(如 2001 年样题第 201 题),吊车竖向与水平 荷载组合都没乘组合值系数,是不是他们是当一个活载来考虑的啊? 答:当为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第 2个及以后的可变荷载才需要乘组合值系数,你 说的检修荷载要看是不是同一组,如果都是为吊车检修的荷载,可认为是同一组。而“吊车 竖向与水平荷载组合”,如果只有这两个荷载,则不用乘组合值系数,如果还有其他活荷载 则应根据活荷载效应的大小,确定乘组合值系数。 1.4、关于荷载折减系数 问:《荷载规范》4.1.2条 1 中3)次梁的折减系数是 0.8,主梁的折减系数是 0.6,主梁的 折减系数比次梁小,这是什么道理呢?同样的问题也存在附录 C 表C.0.1 中,主梁的等效荷 载标准值比次梁小。 答:折减系数与从属面积有关,即:承担的面积越大,其活荷载同时出现的概率就越小,一 般说来次梁的从属面积较小而主梁的从属面积较大,且传力途径一般为板到次梁再到主梁。 所以主梁的折减系数比次梁小。 1.5、关于汽车荷载问题 问:你在《建筑结构.随刊赠阅》2006年 5 月上刊载的《对荷载规范 4.1.1条的理解与应用》 一文,读后尚有几点问题: 1、规范中给出的车库荷载和车辆等效荷载是否包含了动力系数的影响; 2.文中的表1 不知是出自何处(是否权威,审图机构是否认可); 3.文中表3针对覆土“足够”,具体要多厚才算“足够”?是否有一个覆土厚度与荷载之 间的关系? 2 4.文中的公式:M=(q b /3+q b /6)h (上端自由),似乎不对,根据力学模型推导如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