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生产管理( 70).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3章现代企业生产管理 生产系统与生产管理 生产过程组织 生产计划与控制 企业资源计划 现代生产管理的发展 3.1 生产系统与生产管理 3.1.1 生产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 )对生产系统的 定义:生产系统作为生产产品的制造企业的 一种组织体,它具有销售、设计、加工、交 货等综合功能,并有对其服务的研究开发功 能。 生产系统是一个实现预定目标的有关生产 单位的集合体。 从系统功能看: 生产系统是生产的输入、转换、输出实物产品、服务和知 识的过程,其目的是实现价值增值,满足社会(用户)需 要,增加企业利润和提高职工福利。 内部资源 内部控制 输入 转换 输出 外部资源 外部环境 市场用户 生产系统 企业的输入:人、知、机、料、法、资、能、信等; 生产系统的转换:生产制造过程和质量、成本、设备、 库存等管理过程。生产制造过程包括生产过程的空间 组织、时间组织,劳动分工与协作,按预定的工艺流 程生产出产品。质量、成本、设备、库存等管理指生 产过程中的质量、成本、库存和维修设备等; 生产系统的输出:指输出实物产品、服务和知识。 生产系统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是系统设立的前提。外 部环境与生产系统之间存在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 换。生产系统要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加强内部协调性 工作,要随时注意信息的反馈。企业还要增加生产系 统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3.1.2 生产系统的属性 (1)集合性:生产系统由人、知、机、料、法、资、 能、信等构成,这些要素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 实现预定的目标. (2)相关性:构成生产系统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 和相互作用. (3)目标性:一个系统要解决什么问题,目标应该是明 确的.分单目标和多目标. (4 )竞争性:系统本身要先进,否则失去竞争力. (5)环境的适应性:系统必须能适应其周围事物或外部 环境的变化.在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始终保 持最佳状态. 3.1.3 生产系统结构 生产系统结构是系统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组合关系 的体现.是实现生产系统各项功能的基础。 1. 生产系统结构化要素 生产系统结构化要素是指构成生产系统物质形式的那些 硬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 ·生产技术 生产工艺技术的特点、水平、生产设备的技术 性能。通过设备的构成及技术性能反映生产系统的工艺特 征、技术水平。 ·生产设施 生产中的设置,生产装置的构成及规模、设 施的布局和布置,并体现出相互联系方式。 ·生产能力 生产设备的技术性能、数量、种类及组合关 系决定的反映生产系统的能力。 ·生产系统的集成 生产系统的集成范围、方向(即生产 过程纵向集成、横向集成)、生产系统与外部的联系等。 2. 生产系统非结构化要素 非结构化要素是指在一定的结构化要素组合形成框 架构成基础上,起支撑和控制生产系统运行作用的要 素。以软件形式出现 ·人员组织要素 人员素质特点、要求,工作设计,人事管理 制度,组织机构,激励政策等;是从人员角度对系统进行 组织,使其很好运作的决定因素。 ·生产计划要素生产计划的类型、编制及其实施、控制,决 定系统的顺利运行; ·库存控制要素库存系统类型、库存控制方式等,直接影响 系统的经济效益; ·质量管理要素质量标准的指定、质量控制、建立质量保证 体系等,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 3.1.4 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是将管理的基本原理应用于生产系统,以保证 在最低耗费下,按时间、按质量要求生产出所需的产品的 活动,得到最大的投入产出比。 它包括两方面工作: ·生产系统设计方面的工作,包括厂址选择、工厂与车间 布置、生产工艺选择等; ·生产计划与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