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子理解与翻译.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句子的理解与翻译 [目标要求]: 1、分析近年来文言文高考考查内容,特别是翻译题的变化 2、理解文言文翻译的重点:实词、虚词、句式 3、明确文言文翻译的要求:信、达、雅 4、掌握几种常用的翻译方法:(1)(保)留 (2)对(应) (3)(更)换 (4)(增)补 (5)调(序) (6)删(除) [具体内容]: 高考试题例析: 2001年全国卷: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都投降。 B、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只怕他率领军队到来,即墨就不能保全了。 C、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燕军把坟墓全部挖开,烧化死人。 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在牛尾上浇油、捆上芦苇,并点燃它的末端。 2002年全国卷:翻译两个句子 其李将军之谓也?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一)、命题特点: (1) 由客观选择到主观表达 (2) 由3分一题升到5分二题 (二)、考查重点: 1、实词:(考试说明要求掌握120个) (1)一词多义 (2)古今异义词 (3)词类活用 (4)通假字 2、虚词:(考试说明的20个) 3、句式:(1)判断句 (2)被动句 (3)省略句 (4)倒装句(主谓倒置句、 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附:古汉语常见的固定结构的虚词 表疑问:奈何、若何、如何、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等) 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 表反问: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 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 何……之有(可译为“有什么……的呢) 表设问: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 表感叹:何……之(可译为“怎么这么……”) 表比喻:若……然、如……然(译为“象……一样(似的)”) 助词“所”的结构:所以(译为“……的原因”“用来……的凭借”) 所+动词=名词或名词短语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根据近代著名学者、翻译家严复的观点,文言翻译应达到“信”、 “达”、“雅”的标准。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 达——要求明白通畅,符合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雅——要求造句考究,文笔优美。 直译的方法: 保留——古汉语中的时间词语、地点、人名、官职等专用名称可直接保 留在译文中。 例如: (1)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3)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4)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逐路军马。 对应——古汉语中有大量的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与另一个字组合,或直接使用现代汉语的一个合成词代替,对应现代汉语的意义。 例如: (1)《书》曰:“谦受益,满招损。” (2)然是说也,余犹疑之。 (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更换——由于时代的原因,古汉语中有些词的意义已经发生较大变化,翻译时应注意。这就是常说的古今异义词。 例如: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臣所以去亲戚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4)今楚地方五千里可,持戟百万。 补充——古汉语中常常省略一些成分,译成现代汉语就必须把这些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否则,就会出现语意不清。 例如:(1)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 (2)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   )行矣。 (3)秦王不怿,为(  )一击缶。 (4)荆州之民附操者,逼(  )于兵势耳。   5、调序——古汉语中的倒装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调整语序,以适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化要求。   例如:(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     (2)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     (3)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宾语前置)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定语后置)   6、删除——古汉语中有不少虚词起凑足音节、停顿等作用,而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可以舍弃不译。   例如:(1)夫战,勇气也。     (2)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