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火灾事故分析与处理-湖南大学.DOC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火灾事故分析与处理-湖南大学.DOC

第9章 火灾事故分析与对策 9.1 火灾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9.1.1 火灾的历程及其影响 1.燃物的燃烧及火灾历程 任何火灾都将经历下述阶段: (1)着火。当材料加热到达其燃点时,将会引起燃烧。引起着火过程的火源有:明火、高温表面、冲击火花、电火花、聚焦的日光、自然以及闪电与雷击等。从着火到形成火灾,通常需要5~15min,但这种燃烧仅限于局部区域,对建筑物的威胁不大。 (2)旺盛。在局部着火区域内的可燃物闪燃、爆燃、持续燃烧、阴燃火闷燃。闪燃是指可燃物体液面上的蒸气与空气混合物发生的一闪即灭的短暂燃烧。由于蒸气来不及补充,故燃烧物不会持久,若不引起其他燃烧,则对建筑物基本五害;爆燃是指炸药类或燃性气体混合物的快速燃烧,有时在瞬间完成。爆燃引起的冲击波,可根据其程度对建筑物造成损害;持续燃烧即指可燃物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充分燃烧,其旺盛程度与可燃物的燃烧热、数量、供氧量等有关。其火场温度可高达1000℃以上,时间长,燃烧稳定,火区不断蔓延,对建筑物损害主要来自其高温灼伤,时间越长,面越宽,火灾损害越严重。当供氧量不足时,燃烧物间堆叠紧密,或在一些自燃性可燃物当中发生的火灾,常呈阴燃或闷燃状态。阴燃伴随浓烈烟味、炭黑,浓烟滚滚,毒气大,扑救困难,影响时间长,破坏面积大。阴燃高温引起建筑材料解体。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破坏就越严重。 (3)衰减,熄灭。当可燃物烧光或供氧不足,或采取扑救等措施,火势减弱或熄灭,受灾区温度下降。 2.火焰 可燃物的燃烧产生火焰,各种可燃物的火焰温度不同。通常火焰从外到内可分为3层: (1)外焰。即可燃气体与空气接触、混合充分燃烧,温度最高但不明亮,呈淡蓝色。 (2)内焰。即可燃气体不完全燃烧,明亮,呈橙黄色,温度略低于外焰温度。 (3)焰心。即可燃物蒸发、分解而未燃烧的部分,暗区,温度最低。 9.1.2火灾中混凝土材质的微观变化 1.混凝土的微观结构 混凝土是水泥为胶凝材料,加粗骨料(石子)、细骨料(砂)、掺和料、外加剂等用水拌和,硬化而成的人工石,石一种具有复杂结构、复杂物相的系统。混凝土的破坏,实际上是微观结构破坏累计而成的宏观现象。混凝土中各主要部分的情况大体如下。 (1)混凝土中的水分 水泥浆中的水分的决定于浆体的流动性、塑性和强度,可分为化学结合水、吸附水和游离水三种。化学结合水存在于各种水泥水化产物中,近终凝时占总水量的5%,以后略有变化。吸附水又称为物理化学结合水,因混凝土各固相具有很高的比表面、孔隙,此外,吸附力、分子间力、毛细管作用力都非常明显,使极性的水分子定向排列成0.09um的水膜,其厚度一般不超过0.15um。吸附水在新拌浆体中约占总水量的3%~5%,终凝时达到25%。游离水存在于孔隙、毛细管中,新拌时约占总水量的95%,终凝时降为65%~70%。随混凝土使用环境和时间的变化,混凝土中水分也会发生转移、变化。 (2)混凝土中的水泥石 由水泥浆形成的水泥石对混凝土的各种性能的影响较大。 (3)混凝土中的粗骨料 它约占混凝土体积的80%,其本身的材质、表面材质、表面状态、夹杂物、粒径、级配、物相组成、抗蚀能力等对混凝土均有明显的影响。 (4)混凝土中的各种界面 水泥石与粗骨料之间各种水化产物之间的固—固界面对混凝土的强度等有明显影响,各种固—液、固—气等界面也有重要的物理、化学意义。 (5)混凝土中的各种孔隙。 孔隙大体可分为3类:孔半径小于5nm的超微孔,其中的水微吸附水;孔半径微5~100nm的微孔,又称毛细凝结孔,其中的水仍为物理化学结合水;孔半径大于100nm的孔隙,为混凝土中气相、液相转移的主要通道。 此外,掺和物、钢筋、表面保护材料对混凝土材质均有影响。在正常情况下,上述各部分作为混凝土建筑物的结构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火灾的影响下,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混凝土的破坏和抵抗作用显示不同的功能。 2.火灾中混凝土各部分变化 (1)混凝土中各种水分的逃逸。 ①化学结合水。占总量的5%的化学结合水在不同温度下分解逸出,使混凝土微结构破坏。 ②物理化学结合水。在升温的工程中脱附并汽化逸出,影响较为温和。 ③游离水。占比例最大的游离水,在升温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量,急剧汽化,使混凝土那温度在100℃~110℃滞留一定时间。汽化时,体积明显膨胀,沿连通孔道部分逃逸,而处于闭孔中或连通孔中的阻隔物的水汽,将冲破这些孔壁和障碍,使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5%~15%左右。消防救治的射水,有可能使化学结合水和物理结合水重新补给,部分微结构被修复。而沿各种缝隙、连通孔到渗入的游离水,并不能使已经被水汽膨胀、逃逸打开的缺口修复,反而有进一步的冲刷、扩大的可能。 (2)混凝土中水泥石的破坏 ①水化硅酸钙凝胶的干缩 混凝土强度随时间的增长程度主要取决于凝4胶的收缩情况。凝胶在常温下脱水石正常的,而在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