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社会台湾之最.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台湾之最.DOC

社會 台灣之最 本島篇》最東/三貂角 海蝕平台 寬廣平坦 2006/07/27 【記者張嘉倫/報導】 三貂角燈塔是台灣最東點的地標之一。(記者張銘隆/攝影) 三貂角是台灣本島最東點,雪山山脈在此處沒入太平洋。岬角上的燈塔,為全台亮度第二的燈塔,有「台灣的眼睛」之稱。 380年前,西班牙船隊航行經過台灣的極東岬角時,看到海蝕巨石、奇岩、險峻海灣、海蝕平台,及緩緩沈入大海的山脈,景觀與家鄉San Diego頗為神似,因此取名聖地牙哥,三貂角之名就是由此音譯而來。 三貂角燈塔建於民國24年,是全台第一座開放民眾參觀的燈塔,塔高16.5公尺,內部設有展示館、陳列室,可看到全台燈塔的分布圖、燈具零件與模型,開放時間為上午9時到下午4時,周一休館。 要上三貂角,可從岬角下方的馬崗漁村沿指標上行。其實馬崗頗有可看性,馬崗港口北側是一片寬廣的海蝕平台,長寬各達100多公尺,是台灣海岸生長最多綠藻的地點,廣闊的海蝕平台地表平坦,由於海蝕作用產生不少潮池和潮溝,適合以步行方式觀察生態。 三貂角位於台北縣貢寮鄉,若乘公車,可在台北北站搭往宜蘭、羅東、蘇澳的台汽客運濱海線,於三貂角站下車。開車走台2線到馬崗社區,即可沿指標上三貂角。 【民生報】 本島篇》最西/頂頭額汕沙洲 退潮隱約浮現 2006/07/27 【記者邱淑玲/報導】 台灣最西點頂頭額汕沙洲與國聖燈塔。(雲嘉南管理處/提供) 相較於台灣最北、最東和最南點擁有穩定土地,頂頭額汕沙洲上的台灣本島最西點,僅在退潮時隱約見到。1998年立有「台灣島最西端紀念碑」,隔年立碑基地沖毀成航道。 台南縣七股潟湖的頂頭額汕沙洲,建有台灣本島最西的國聖燈塔。1904年,沙洲曾有鯰寮崙、砂寮、頂頭額等聚落,最寬處1.2公里、長6.3公里;到了1990年,寬0.5公里、長4.7公里,聚落侵蝕消失。沙洲南端的尖仔尾為台灣本島最西端。 國聖燈塔1957年原建於國聖港網子寮汕,塔身為白色方形木板條鋼,建有宿舍。經颱風吹襲和海潮侵蝕,沙洲流失,燈塔陷入海中,1970年移至頂頭額汕建新塔,有人員駐守。 雲林外海的外傘頂洲,由濁水溪挾帶泥沙沖積形成,地理位置偏西,未與台灣土地相連,為台灣最大沙洲,沒有住民,1911年建有塭港堆燈塔。沙洲地基浮動,燈塔方位數次改變,影響船隻導航,乃遷至現址,鋼鐵建造的燈塔有如海上電桿。現燈塔已無導航功能。 台南七股潟湖、雲林外傘頂洲,均有船遊行程前往,資訊可洽(06)786-1000雲嘉南管理處。 【民生報】 本島篇》最南/鵝鑾鼻 七星岩 寶島的尾巴 2006/07/27 【記者張銘隆/報導】 台灣最南端的鵝鑾鼻燈塔,為南台灣旅遊景點。(記者邱淑玲/攝影) 台灣最南點在墾丁國家公園區內,最鮮明的地標就是鵝鑾鼻燈塔,但是墾管處所設「台灣最南點」意象標誌,又比燈塔向南推進數百公尺,直抵巴士海峽的海水邊。 台灣最南點為一片珊瑚裙礁海岸,濱水線崎嶇難行,大部分遊客止於「最南碑」的步道上,最南點岸外則是台灣東岸潮流轉折點,和太平洋、巴士海峽海流交會處,海流紊亂,一般戲水潛水遊客最好遠離此區。 如真要界定台灣的最南點,則鵝鑾鼻岬角向南約15公里海上的七星岩,才是台灣島「最尾巴」。 長達330公里的中央山脈,北邊從蘇澳海邊升起,一路急升到宜蘭、花蓮、台中交界3740公尺的南湖大山,接著一路保持海拔三千公尺的高姿勢,到最高3805公尺的秀姑巒山以後,再一路向南降下,在台灣最南點歸零到水平線;沈下海底以後,再以七星岩一列南北走向的礁岩,浮現在巴士海峽中,所以說七星岩才是台灣最南點,並不為過。 不過,七星岩只是一列寸草不生的裸礁,除海鳥之外,只有潛水者、漁友和釣友會被周圍豐富的魚影和海中景觀吸引。 【民生報】 本島篇》最北/富貴角 黑白燈塔 百年地標 2006/07/27 【記者邱淑玲/報導】 台灣島最北點的富貴角燈塔,沒人能比海洋舟同好更「北」了。(記者張銘隆/攝影) 富貴角海岬為台灣本島最北點,已有百餘年歷史的富貴角燈塔,則是台灣最北的地標。 富貴角,早年平埔族人叫它「打賓」、「打鞭」,清乾隆年間(西元1762年)荷蘭人法倫泰稱「hoek」,意即海岬,其後以譯音稱「富基角」,日據時期改為「富貴角」。 黑白相間的富貴角燈塔,建於西元1896年,當年日人為建設日台兩地海底電纜和航路標識,在此興建據台後首座燈塔,建材皆自日本船運來台,塔身為鐵造八角形。二次大戰時受損及鏽蝕嚴重,民國51年改建為八角形混凝土燈塔。 富貴角的風稜石,數量、規模均可觀,為知名風稜石地理教室。富貴角公園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