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G_11_3天然媒染剂应用于植物染可行性之研究第二章相关文献探讨.PDF

G_11_3天然媒染剂应用于植物染可行性之研究第二章相关文献探讨.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G_11_3天然媒染剂应用于植物染可行性之研究第二章相关文献探讨.PDF

第二章 相關文獻探討 從遠古時候,人類就知道可以從大自然 中取得顏色。把葉子或草擠出汁 液、從昆蟲身上擠出色素、或是把礦石磨成粉末,再做所需用途如畫圖、化 妝或是染出五彩繽紛的布料。由於布料 固色不易,所以有人把植物採集後用 煮染或發酵的方式來染布,可以得到比 較好的色澤。製作時發現在染布時加 入草木灰、石灰、污泥、醋酸、尿液、酸果子等物,那麼同一種植物因為添 加劑的差異,就會產生深淺不同、色調相異的色彩,而且可以使染出來的顏 色更堅牢,更不容易褪色,後來人們才知道原來這些添加劑都有促進染色的 作用,有的是發色劑,有的是媒染劑(陳景林等 2001)。 染料染色過程中加入金屬鹽和染料形成 螯合物,使染料的穩定性提高, 從而提高了日曬牢度。固色劑可分為陰離子型、季銨鹽型(含氮的四級銨鹽) 和非離子型,一些固色劑的品種中含有 羥甲基易氧化成甲醛。由於甲醛對皮 膚的刺激和毒性,對甲醛含量已有明確的限制(商成杰 2002)。現今植物染 媒染劑大都使用化學藥劑,如:氯化亞錫、明礬、硝石灰、冰醋酸、氯化鐵、 氯化銅、重鉻酸鉀等等,而某些藥劑具有毒性,不適宜使用衣物染製;部份 媒染劑中重金屬離子,對環境有污染之 慮。所以本實驗試圖從天然的動物、 植物、礦物找尋適合的媒染劑, 透由不同的加工處理與植物染料製作,其效 果透由科學儀器測出並做分類。 自古老的年代起,植物染即不斷的啟發 人類的智慧與美的意識,從而產 生了各種不同的染色技法,如浸染、印 染、絞染、蠟染等等傳統染色工藝。 在服裝或傢飾品上展現巧思,讓現今的 人們緬懷時代文化產物。知道不同的 民族所表現的象徵圖案也會有所差異。植物染 取自自然界,所以我們更不能 肆意掠奪,需注意生態平衡,達到資源永續經營的觀念。因此可從廢棄物著 手,降低資源的浪費,如廚餘就是很好材料之一。 2.1 植物染的概述 當纖維與染料間若無直接親和性時,欲 使兩者連結而能夠染色,必須先 將纖維加以處理,此種處理纖維的方法,謂之媒染(mordanting) 。也就是說 對纖維缺乏親和力,不能用直接染色方 法進行之染料,須用一種藥劑作為纖 維與染料間之媒介,以達染色之目的, 這種藥劑叫做「媒染劑」。其作用即 由媒染劑之金屬固著於纖維上,而再與染料形成配價鍵(covalent bond)(邱 永 亮等 1990)。 先將纖維以金屬塩處理,再行染色之染料,稱之媒染染料 (mordanting dyes),大部分天然染料即屬媒染染料(邱永亮等 1990)。 4 天然染料即由動物或植物取得之染料,主要以媒染法染色,其堅牢度頗 高。當合成染料剛發明之際,合成染料之成分與天然染料並無關係,雖顏色 鮮美但堅牢度不足,故不獲好評。因之研究天然染料之成分,藉合成方法以 資取代,遂有媒染染料的產生(邱永亮等 1990)。由此可見早期天然染色是 比化學染色優質,由於化學染色的方便與色彩較易控制進而取代植物染。但 若能將植物染缺點改進,相信植物染必能重新定位。 2.1.1 中國植物染的起源 從中國古代仰紹文化遺址中就已發現,早在公元前 3000 多年的絲綢織 物,到公元前 2600 年,中國最早記載了染料的使用。公元前 11 世紀,商朝, 中國染料和染絲技術技術已相當成熟 (陳孔常等 2002)。在西周初周公攝政 時,設有官位來負責此項任務如天官與地官 ,在『天官』下設有一個叫「染 人」的官職,染色生產,『地官』下設有一個叫「掌染草」的官職,專管染 料的集徵和加工(趙翰生 1996)。由此可知植物染在當時社會重要性及專業 性,它的精深奧妙需靠經驗得知。 我國是最先發明蠶絲、造紙、印刷術的國家,在西元兩千三百年前,皇 帝的元妃嫘祖,發明養蠶製絲,在有絲織物的同時亦就有染色術了。傳說我 國在三皇五帝時代即有了制服,這點是有史籍可考的。古代的 「玄衣、黃裳」, 足證在當時已有初具規模的染色技術了。由此可知我國的染色技術的啟蒙至 少在公元前三千年前。古代所用的礦物染料外,還有很多種植物染。用植物 染料染衣料,往往要經過好幾次反覆浸 染,才能達到所需要程度的色調。所 以考工記鍾氏就有「三人為纁,五人為 緅,七人為缁」的說法。我國古代染 色工藝,便是經過長期經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