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512 受弯概述规定2.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五章 受弯构件 5.1 概述 第五章 受弯构件 5.1 概 述 矩形 T 形 工形 矩形板 空心板 槽形板 叠合梁 十字形 第五章 受弯构件 5.1 概述 d=10~32mm(常用) h0=h-as 单排 a= 35mm 双排 a= 55~60mm 梁的构造要求: ◆为保证耐久性、防火性以及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般不小于25mm; 35 40 _ 25 30 _ 三 30 35 _ 20 25 _ b 25 30 _ 15 20 _ a 二 25 25 30 15 15 20 一 C50 C25~ C45 C20 C50 C25~ C45 C20 梁(cm) 板(cm) 环境 类别 第五章 受弯构件 5.1 概述 d=10~32mm(常用) h0=h-as 单排 a= 35mm 双排 a= 55~60mm ◆为保证混凝土浇注的密实性,梁底部钢筋的净距不小于25mm及钢筋直径d,梁上部钢筋的净距不小于30mm及1.5 d; ◆梁底部纵向受力钢筋一般不少于2根,直径常用10~32。钢筋数量较多时,可多排配置,也可以采用并筋配置方式; 使用除冰盐的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的环境;滨海室外环境 三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二 室内正常环境 一 条 件 环境类别 第五章 受弯构件 5.1 概述 d=10~32mm(常用) h0=h-as 单排 a= 35mm 双排 a= 55~60mm ◆梁上部无受压钢筋时,需配置2根架立筋,以便与箍筋和梁底部纵筋形成钢筋骨架,直径一般不小于10mm; ◆当梁高扣除翼缘后高度≥500mm时,要求在梁两侧沿高度每隔200mm设置一根纵向构造钢筋,以减小梁腹部的裂缝宽度,直径≥10mm; ◆矩形截面梁高宽比h/b=2.0~3.5 T形截面梁高宽比h/b=2.5~4.0。 ◆为统一模板尺寸、便于施工,通常采用梁宽度b=120、150、180、200、220、250、300、350、…(mm),梁高度h=250、300、……、750、800、900、…(mm)。 第五章 受弯构件 5.1 概述 板的构造要求: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般不小于15mm和钢筋直径d; ◆钢筋直径通常为6~12mm,Ⅰ级钢筋; 板厚度较大时,钢筋直径可用14~18mm,Ⅱ级钢筋; ◆受力钢筋间距一般在70~200mm之间; ◆垂直于受力钢筋的方向应布置分布钢筋,以便将荷载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并便于在施工中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同时也可抵抗温度和收缩等产生的应力。 ≤ 200 ≥ 70 C ≥ 15, d 分布筋 h 0 h 0 = h - 20 第五章 受弯构件 5.1 概述 第五章 受弯构件 5.1 概述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设计内容: (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按已知截面弯矩设计值M,计算确定截面尺寸和纵向受力钢筋; (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按受剪计算截面的剪力设计值V,计算确定箍筋和弯起钢筋的数量; (3) 钢筋布置——为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并使钢筋充分发挥作用,根据荷载产生的弯矩图和剪力图确定钢筋的布置; (4) 正常使用阶段的裂缝宽度和挠度变形验算; (5) 绘制施工图。 第五章 受弯构件 5.2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的基本规定 5.2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的基本规定 一、基本假定 Basic Assumptions 根据以上四个基本假定,从理论上来说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单向和双向受弯、受压弯、受拉弯)的计算已不存在问题 但由于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复杂性,在实用上还很不方便。 (1) 截面应变保持平面; (2) 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3) 混凝土的受压应力-应变关系采用规范建议的公式; (4) 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 上升段: 下降段: 为了避免过大塑性变形,受拉钢筋的极限拉应变取0.01 第五章 受弯构件 5.2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的基本规定 二、等效矩形应力图 Equivalent Rectangular Stress Block 在极限弯矩的计算中,仅需知道 C 的大小和作用位置yc就足够了。 第五章 受弯构件 5.2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的基本规定 二、等效矩形应力图 Equivalent Rectangular Stress Block 可取等效矩形应力图形来代换受压区混凝土应力图 等效矩形应力图的合力大小等于C,形心位置与yc一致 在极限弯矩的计算中,仅需知道 C 的大小和作用位置yc就足够了。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