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陆德铭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的经验.txt不要为旧的悲伤而浪费新的眼泪!现在干什么事都要有经验的,除了老婆。没有100分的另一半,只有50分的两个人。
陆德铭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的经验
更新日期:2009-05-20 点击:
阙华 阙振福 邓相爱
关键词:带状疱疹 中医药疗法 老中医经验 陆德铭
陆德铭,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师承名老中医顾伯华教授,尽得薪传。尤善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疑难杂病。其治疗带状疱疹疼痛常应手辄效。笔者辛蒙承泽以来,多所启悟。现作介绍,以窥一斑。
1 气血瘀滞、脉络阻塞是带状疱疹疼痛的主要病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及神经症状。中医学称为缠腰火丹、蛇窜疮。疼痛是其特征及主要症状,患者可有发疹前、发疹中、发疹后急性疼痛及皮损消退后疱疹后遗神经痛。其疼痛发病率及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随年龄增长而加重。患者常因疼痛剧烈,难以忍受而彻夜难眠,有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可长达数月或数年,严重影响着工作和生活。
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急性疼痛与病毒感染引起的神经、神经节及真皮血管炎症的严重性有关;而疱疹后遗神经痛与神经节感觉枝的炎症后纤维变化及血管变化有关,或因脊根、背角神经元的异常自发性电冲动所致,或与脊髓和脑干神经元行为的长期改变有关。治疗多用止痛剂、镇静剂及封闭疗法,疗效欠佳。
陆师认为,带状疱疹多因肝胆火盛、脾经湿热蕴阻肌肤,并感毒邪而成。其疼痛多因毒邪化火,与肝火、湿热搏结,阻遏经络,气血不通;或邪毒已去,瘀血留滞,脉络阻塞,不通则痛所致。故气血凝滞,脉络阻塞不通为带状疱疹疼痛主要原因。活血通络是其治疗大法,使经络疏通,气血调顺,痛止而病愈。
2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贯穿始终的治疗大法
临床治疗时活血化瘀法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始终。急性期,湿热较盛,活血化瘀之品一般性多温热,宜在辨证选用龙胆泻肝汤或除湿胃苓汤的基础上,择加生地、赤芍、丹皮、紫草、大青叶、板蓝根、虎杖等清热凉血活血之品,可缓解疼痛,控制初发疱疹蔓延,防止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减轻疼痛程度,这与现代医学早期应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有异曲同功之妙。对于疱疹后遗神经痛,陆老认为“久病必瘀”、“久病入络”,除重用活血行血、通络止痛之品外,必用三棱、莪术、石见穿等破血之品及全蝎、蜈蚣、水蛭、地龙、虫、壁虎等虫类搜剔之品,以开结导滞,直达病所;并加磁石、珍珠母、牡蛎等重镇安神之品及芍药、甘草等缓急止痛之品。疼痛剧烈者,佐以乳香、没药、细辛、延胡索、徐长卿、马钱子等现代医学证实有止痛作用的中药,常可收到较好止痛效果。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活血化瘀中药,可改善全身和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受损神经炎、神经节炎及真皮血管炎的炎症渗出,神经纤维粘连,改善缺氧状态,阻止对受累神经节神经纤维的毒性破坏,增强组织修复能力;重镇安神之品有降低神经末稍及中枢兴奋性作用。
3 用药注重气血,顾护脾胃,辨证辨病相结合
陆师认为,气血互根,气血以通为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瘀多有气滞。故临证取用活血化瘀中药,必合理气之品,以推动血行。多用香附、柴胡等气中之血药及延胡索、郁金、川芎等血中气药。然活血破血中药究属攻伐之品,有耗气伤血,伤正败胃之弊,按《内经》“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的理论,临证时尤应注意“消而勿伐”的原则。陆老常以黄芪、当归益气固正,伍入三棱、莪术之破血消积之中,俾使补气生血活血,久服而气血不伤;更加白术、茯苓、山药等以资生化之源;稻芽、山楂、陈皮等醒脾悦胃以顾护脾胃运化功能。临证常用加减法:气血亏者加当归、熟地、鸡血藤等养血之品;阴虚者加生地、玄参、天花粉等养阴之品。火盛者加银花、连翘;湿热盛者加茵陈、龙胆草、黄柏;夜寐不安者加磁石、珍珠母、龙骨、牡蛎、石决明;大便干结者加大黄、枳实、决明子;发于颜面者加菊花、黄芩;发于眼、眉者加木贼草;发于腰胁者加柴胡;发于上肢者加姜黄;发于下肢者加牛膝。
4 典型病例
病例1:魏某,男,48岁,1996年4月21日初诊。患者3天前突发右胸胁、背后部疼痛,相继出现红色丘疹及水疱,逐渐增多,排列成带状,疼痛剧烈。口干苦,纳食欠佳,大便干结,2~3日1行,夜寐梦扰。检查:右胸胁、背部见散在密集成簇的大小不等的水疱,基底潮红肿胀,呈带状排列,未见破损及糜烂面,舌苔薄黄腻,质红,脉弦数。证属肝胆湿热,气滞血瘀。治拟清利肝胆湿热,理气活血。处方:柴胡、丹皮各9g,栀子、生甘草各6g,夏枯草、虎杖各15g,茵陈、延胡索、川楝子、制大黄各12g,龙胆草4.5g,板蓝根、生地、赤芍各30g,失笑散10g,生牡蛎18g。水煎服。外用三黄洗剂及青黛散。
用药1周,疼痛明显减轻,局部疱疹干燥结痂,脱屑,
文档评论(0)